标题: | 科苑街道建设全息智能示范社区 打造老旧社区社会治理模板 | ||
---|---|---|---|
索引号: | 1137030300421767X3/2020-1971194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0-06-23 | 发布机构: | 科苑街道办事处 |
如何推动老旧社区社会治理,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科苑街道积极响应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社区治理信息化智能化,联合公安部门,以全息社区建设为抓手,以红色物业为依托,全面开展以潘苑社区为代表的老旧社区智能化改造,强力打造全息智能安防社区。今年以来,潘苑社区治安面貌、文明宜居环境大幅改观,刑事、治安“零发案”,为老旧社区社会治理提供示范模板。
一、建设背景
潘苑社区座落在张店区老城的中心地带,建设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典型的开放式老旧社区,交通四通八达,出入口多达15个,居民楼105栋。常住人口7800余人,流动人口2500人,流动人口占比达32.1%。401个驻地法人单位,涵盖驻军、医院、学校、商店等多个社会机构。作为典型的城市老旧社区,社区内治安情况复杂、案件多发、环境脏乱差,社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低。
科苑街道结合实际,把全息智能社区建设作为突破口,聚焦聚力,重点推进。开展全息智能社区建设,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堵住疫情防控的缺口。在新冠疫情联防联控中,老旧社区在封闭管理、人口管控中存在明显短板,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来弥补短板,堵塞防控漏洞。二是保持辖区人口数据的实时准确。去年以来,街道配合公安部门开展的“一标三实”数据采集工作,采集了90%以上的实有人口数据,为疫情防控提供了详实数据,并在防控中进一步得到完善充实,达到了100%信息采集。开展全息智能社区建设,对出入人员、流动人口信息实现无感知采集,确保了信息的实时准确。三是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老旧小区物业缺位,面临治安防控“缺钱缺人”的窘境,治安交通秩序混乱、案件高发。为了给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能化生活环境,科苑街道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建设潘苑社区全息智能示范社区,打造老旧社区社会治理模板。
二、主要做法
对居民区进行全面封闭,对原有的15个出入口封闭11个、保留4个,对保留的东、南、西、北4个主要出入口进行智能封控,安装智能化信息系统。
(一)设立全息智能岗,管住社区的门。借助疫情防控时机,将原有的15个出入口保留为4个出入口,对出入口进行智能封控、人车分流,变开放式为全封闭式社区。社区封闭后,在4个出入口设立 “智能岗”,外来人员、车辆进入本小区时需在“智能岗”内进行一键呼叫,社区中心管理人员进行对话确认后,远程遥控开门,系统自动进行人脸、视音频信息采集和留存。“智能岗”的设立,既实现对出入人员的无感信息采集,又节省了门岗保安费用,社区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二)建立全息智能门禁,管住社区的人。在社区出入口安装了人脸门禁机和车辆道闸,社区居民凭人脸、车牌识别进出,倒逼居民主动信息登记采集。对流动人员采集信息时,特别注明租赁房屋起止时间,该时间作为人脸和车牌出入的有效时间,过期失效,使流动人员积极主动登记。智能门禁的建立,实现了数据采集手段的转变,变上门采集为主动上报,提升了信息采集的效率和精准度。
(三)打造全息智能感知网络,管住社区的物。在社区进出通道、主要路口、公共区域、人员密集区域安装监控摄像机67个;在主要消防通道、机动车禁停区域安装违停检测球1个,并配备语音提醒和远程喊话系统;在垃圾箱、变电站安装声光警戒摄像机4套,实现垃圾分类提醒和进入危险区域提醒;在制高点安装全景AR摄像机,实现社区高点全景监看、隐患监管;在出入口和公共活动区域安装WIFI采集5套,采集人员手机MAC信息;安装RFID识别系统4套,实现电动车防盗芯片信息采集。全息智能感知网络的全面覆盖,实现对社区内的人员、车辆、手机信息的采集留存,做到人过留像、车过留踪、信号留痕。
(四)搭建全息社区管控平台,管住小区的事。将视频监控、人员信息、车辆信息、房屋信息、警情信息、电动车芯片采集信息等多种感知数据汇聚到一个平台,实现一网汇聚、一图展示。建立以房管人、门禁管理、车辆管理、重点人员管理等模块,实现了对实有人口的动态化、精准化管理。所有采集的数据,已通过边界推送至公安机关,实现了数据的时时汇聚和二次分析。并将分析的预警信息及时推送至社区,实现数据共享、信息共享。搭建社区APP,实现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部位监控资源的查看,社区信息的共享和二维码的远程开门,为群众提供最大便利。
(五)巩固全息智能宣传阵地,打动群众的心。依托“智能岗”安装全彩LED显示屏,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案件防范、文明公约、等知识进行滚动视频宣传。在四个出入口和中心广场安装语音广播系统,充分发挥“大喇叭”的功能,广泛宣传防范常识。深入开展“无电诈”社区创建,落实社区报备通报等措施,做到每转账必咨询、每报案必报备、每发案必通报,不断提升居民自我防范的能力和水平。
三、工作成效
一是解决了老旧社区治理难题。彻底扭转了社区环境脏乱差、车辆乱停乱放、人员随意出入、案件多发的被动局面,社区的居住环境大大改善,让社区居民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针对疫情防控导致的地方财政困难,探索与腾讯公司合作,腾讯投资建设硬件,向腾讯开放数据用于拓展便民商业服务,实现互利共赢。
二是打通了社区治理的“微循环”。老旧社区治理难,主要难在社区居民多为老年人或弱势群体,物业管理费较低甚至是收不上来,社区缺钱更没有办法提升居住品质,造成恶性循环。潘苑社区居住环境的改善,改变了以往物业费无法收的困境,助推了红色物业进社区,完善了社区服务体系,推动物业进入正规化,做到“居民有所呼、物业有所应”,社区管理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是社区治理效率明显提升。随着车辆道路违停提醒、违规占道经营提醒等功能广泛应用,车辆老旧小区车辆乱停放、道路拥堵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小区内车辆实现了有序停放、打通了小区内消防通道,道路不再拥堵、居民通行更加通畅。人员、车辆、房屋等各类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以及数据实时采集使社区管理提升了效率,一键操作即可获取相关信息,省去了以前靠人力查找、汇总的繁琐。
四是社区管理针对性明显增强。在群租整治方面,进行人员信息采集时,后台电脑系统会显示同一住址登记的人员数,如果某号某室登记了多个人员,社区居委会就可以有针对性地上门排查,有效杜绝群租房现象、避免安全隐患。对信访人员、邪教人员、重症精神病患者、社区矫正人员、社区戒毒人员等重点人群,根据工作需要,可随时调取某段时间内的进出情况记录,使重点人员管控更加精准、有效。
五是增强了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小区整体环境得到显著提升、治安防控更有保障、消防设施齐全更安全,小区秩序井然提升,由此带动了房屋升值,和其他行业显著发展。在整治改造前,小区房屋(按一户100平方米计算)买卖价格平均 5500元/平,租赁价格为650元/月,自改造后房屋买卖价格攀升至6000元/平,租赁价格为750元/月。强力盘活了本小区二手房交易、租赁市场,更激活了整个装饰装修行业。居民居住环境好了,促进了消费,从而全方位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