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淄博市张店区东方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度学校领导班子工作总结 | ||
---|---|---|---|
索引号: | 11370303MB28657889/2023-5409305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3-06-25 | 发布机构: | 张店区教育和体育局 |
2022-2023学年,在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领全校师生以“创新提升年”为契机,团结协作,创新管理,学校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跨越,学校美誉度和知名度显著提升,已成为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品牌学校。现将学校一学年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抓党建 创品牌 先锋作用发挥突出
党支部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以打造党建品牌,创建“清廉校园”为抓手,学校党建工作管理有力,不断提升“东方红”党建品牌影响力。
持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切实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基本制度,创建红色党建文化长廊,积极开展“庆七一”党员主题教育实践和系列志愿者活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规范利用互联网+党建,全面抓好党员教师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工作。
本学年有1名党员被评为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1名党员被评为区教书育人楷模,10名党员被授予为区教育教学工作突出个人等荣誉称号,1名党员被授予“区第十一批学科带头人”称号,9名党员在区优质课比赛中获一、二等奖;4名党员在区“优课”晒课中展示作品,6名党员被评为“学灯塔用灯塔”优秀党员。党员教师在各项工作中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突出。
二、抓常规 促教研 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1.“小老师制”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学校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通过“五课联动”,以“学案导学”“小老师展示”为研讨课主要观测点,积极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整体课堂活动设计,构建特色鲜明的“先学后教、自主高效”课堂。深入推进“课堂教学十要素”“小老师制”实施规范,“小老师制”、小组合作教学互相补充,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全面实施“小老师制”课改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制定了以“我行我秀 讲出精彩”为主题的“我是小老师—讲给家长听”活动实施方案,让学生“讲”出智慧,让家长“听”出精彩,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实现了“小老师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外向课内汇集的目标。
全学科“小老师制”课堂教学改革被认定为区首批特色学科教研基地。“小老师制”获区首届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2.教科研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学校持续狠抓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在“四定、五备、六统一”的基础上,“五课联动”(一年一届教师全员赛课;一周一节备课组内研讨课;一月一节学科组内示范课;一学期一次校级展示课;学校领导推门听课)、主题教研、课例研讨成为常态;根据《教师梯度发展方案》和《骨干教师工作室评选方案》,认定本年度学校教坛新秀4名、骨干教师6名,专家型教师3名。
落实推动信息技术2.0工程,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教师小课题研究为抓手,积极申报省市区各级各类课题8项,《基于3D技术环境下教学资源的应用研究》课题获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子课题立项。市级规划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顺利结题。出版《教科研简报》4期,提升了教师科研素养。坚持每周教师基本功练习及展示,每月组织教师进行读书反思交流和教育叙事撰写,每学期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课程建设绽放学生创新个性
学校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逐步完善,包括“东方红”向真课程、“东方梦”向善课程、“东方韵”向美课程的“新希望”课程体系已整体构建起来。现已逐步开发了“东方少年 与美同行”系列共计75门校本和社团课程。
跨学科融合品牌“东方红”影视课程,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仪式教育课程,强化学生人生信仰和价值追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文化艺术节、建队节、学科节等节日主题课程异彩纷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依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市级课题,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提高了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学校被评为山东省随班就读示范校。
“悦读课程”将“课外阅读课程化,学生通过课本剧展演、经典诵读汇编等形式进行多维展示,让每位学生都成为东方“悦读”者。
各社团课程全部采用网上自主申报和走班选课形式,学生参与率高,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
4.德育工作全面提升学生能力
在制定完善各学段的德育目标和德育活动的基础上,完善形成了融合家庭教育、劳动教育、东方红影视、团队活动课程、社团活动以及心理教育等“六位一体”的德育教育课程体系,形成了九年一贯德育一体化体系,促进了学段衔接,最终达成学校育人目标。
成立家长诉求工作室,积极开展“校长家长面对面”活动,分批次与各年级家长交流,听取家长需求与建议,面对面与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沟通。
充分发挥团委少先队职能,设立文明监督岗,学生各项活动均由少先大队负责检查与反馈,学生的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大大提高。
5. 教师成长创新培训体系
学校实施正副班主任双管理制,每周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每日召开班主任工作晨会。成立“班主任发展联盟2.0”,举办班主任管理论坛,提升了班主任管理能力。
持续实施“青蓝工程”,制定三年成长规划,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推进“东青联盟2.0”建设,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成长共同体建设促进了青年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各类校本培训,通过年轻教师的“入格”培养,骨干教师“升格”培训,专家型教师“风格”养成,特色教师的“品格”锻造等梯度培养,不同层次的教师都实现了各自的发展。
创新教师培训机制,将集体研讨与自学反思结合、集中培训与分组培训结合、外出培训与在校研修结合等,形成多种形式并存的的培训模式,提高校本教研和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精彩活动展示学生自我
每年一届的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文化艺术节、建队节、学科节等主题课程异彩纷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每月一次的“新希望”校园电视台展播,每周一次升旗仪式、东方大舞台展示,每日一次的“希望之声”广播站播报和课前一支歌,每年一次的毕业课程,中考百日誓师大会等,各种仪式教育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劳动教育课程化实施,细化各年级劳动技能清单,开展校内外各种劳动实践活动,组织劳动技能比武,评选“劳动技能小明星”117人,“劳动教育示范班”7个。
7.多元评价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成立学术委员会团队,进行各项学术方面的成果评价、考核工作,指导教师专业成长。评价结果是教师评先树优、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
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坚持多元评价,创新评价形式。学分评价、星级评价、平台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关注学生真实发生的进步,重视考察学生日常学习活动中的探究过程,在全面、全程、全部评价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23年5月,山东省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文件专家论证会在我校召开。
8.家校携手创造和谐教育场景
课后服务,学校细化服务措施,优化服务模式。通过致学
生家长的一封信、家长会、家长开放周和家访等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98%以上。课后服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每周开设阅读时光、红色影视、社团活动、传统文化等主题教育,极大地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分学段设立家庭教育课程,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状况,制定不同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以家长开放周、全员家访、线上线下家长会、家长志愿者、家长诉求工作室及“阳光成长”家长课堂等形式进行实施,密切了家校联系,创造和谐教育生态,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三、强保障 重实效 后勤服务日趋完善
1.安全守护彰显生命至上
一学年来,安办后勤坚持每天早、晚对校舍等建筑设施进行安全巡视检查。
抓好1530安全工作机制。开展各类安全主题教育,重点做好学生防溺水、消防、交通安全、防欺凌等工作,定期开展了防震、防火等各类安全疏散演习。严格外来人员的进校管理,校园重点部位监控存储90天以上。
重大节假日下发致家长的一封信,落实晨午检与因病缺课登记制度;建立学生健康档案,重点做好学生视力普查工作;开展了“八抓二十项”安全检查整治,专家进校园安全维保等,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严格贯彻落实上级疫情防控要求,坚持认真做好全校疫情防控工作,确保疫情防控不出任何问题。
利用安全教育平台,及时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提醒,尤其是防溺水专项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努力为全校师生筑牢安全防线,保护师生安全。
2、师德师风建设凝聚教师队伍
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师德宣誓、签定拒绝有偿家教公开承诺书、撰写教育法律法规学习心得体会等活动,制定师德正负面清单,组织师德师风朗诵比赛、师德警示案例学习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下发师德专项学习笔记并纳入师德考核管理。教师廉洁从教,无私奉献。
召开各类教师座谈会,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校务公开。开展元旦数字故事、教师趣味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开展“送温暖”工程,集体为教师过生日,关心慰问生病生育及离退休教师,组织“三八节”“教师节”“重阳节”等节日活动和“爱心一日捐”“我最喜爱的教师”评选等,增强了教师队伍的凝聚力,校园成为教师工作生活的乐园、家园。
3.后勤服务提升保障效率
后勤工作创新管理形式,严格过程监管。落实校产管理责任制,建立各类资产电子台账,让资产盘点更细致。实行“维修派单制”,提高工作效率。“后勤文明实践岗”让学生参与后勤管理,提高学生爱校意识。
严格食堂管理,实行安全双管理员制。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对食堂进行每天检查及不定期抽查,坚持餐厅菜谱、食材周审核公示;坚持学校领导、教师、家长陪餐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师生用餐安全。
严格执行财务预算方案,严格规范财务管理,新增财产审批、入账、登记造册及时有效;规范使用公务卡,严格按程序报销;认真做好教师工资、保险发放和缴纳等各项财务工作;利用政府采购商城,采购价明质优有保障;后勤服务真正起到了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
学校樱花园、木槿园、紫荆园、银杏园等处处生机盎然。新建的红色宣传长廊、党建文化墙和廉政文化长廊紧跟党的引领,时时催人奋进。学校现已成为内涵深厚、风景优美的生态文化校园。
4.宣传推动提升学校美誉度
利用致家长一封信、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周、QQ群、微信公众号等形式积极向社会及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教学成果,通过各报社、网络媒体、市区电视台等媒体,及时发布校园动态新闻和举办的各种大型活动。一学年来,学校信息在各类媒体发表30余篇,学校微信公众号宣传230余篇,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勇担当 做表率 风清气正率先垂范
学校领导班子勇于创新,大胆管理,充分发扬集体智慧,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慎重决策,时刻发挥榜样和表率作用;工作中率先垂范、清正廉洁,用制度管人,程序管事,学校形成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五、亮成果 显佳绩 昂扬向上赢得赞誉
建校五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家校共育创新示范校、省地震科普示范学校、省中小学校星级食堂、省残疾少年儿童随班就读示范校、省绿色学校、市教育系统红旗党支部、市平安校园、市科普实验基地、市全科阅读课题实验学校,市首批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市象棋特色学校、区级“文明校园”、区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先进集体、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众多荣誉称号。
学校先后与美国玛凯特高中、香港救世军卜维廉中学缔结为友好学校。2023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校领导干部、滨州市名师工作室成员等先后到校进行跟岗培训。同时,上学年,学校先后承接市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成人高考考试及初四初三学业水平考试,均完满的完成了监考任务,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六、剖问题 找差距 学校发展明确方向
1.优秀教师的梯度培养与引领辐射作用有待加强。年轻教师如何迅速成长为教育教学骨干,优秀教师的如何起到引领带头作用是未来一段时间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2.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和方式尚未做到针对性和有效性统一,校本培训的形式和内容还不能根据教师的具体需求进行订单式培训,相对比较单一。
3.对于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德育一体化体系评价结果的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4.家长志愿者委员会、家长学校对家长的培训活动形式还比较单一,家长中蕴含的教育资源挖掘还不深入,家校合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5.智慧校园的规划与建设还需要深入思考与挖掘。物联网与大数据的管理应用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