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市政府信息

文化名城,成就淄博新气质

发布日期:2019-01-16 07:48:34浏览次数:字体:[ ]

  新年前后,随着淄博陶琉国艺馆盛装开馆,中国陶瓷琉璃馆掀起头盖,国内外优秀剧目陆续唱响淄博大剧院……淄博市文化中心,这座新落成的地标性城市会客厅,不仅为淄博文化名城建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注定塑造出淄博城市的新气质。   
       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2018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提升境界、加大力度,更加精准有力地抓好文化旅游重点项目规划建设,努力以文化名城建设新突破,加快我市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全市文化名城建设工作以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项目建设,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日益加快,文化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在全省推广,文艺创作新戏不断,文化消费试点取得较大进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接待游客人数、游客消费大幅增长,文化名城建设氛围日益浓厚。我市及6个区县被省委、省政府评定为第三届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县,文化名城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文化旅游项目是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载体。2018年,我市不断加大文旅项目建设的推进力度,在抓好61个重大文旅项目调度考核的同时,列出39个重点推进的项目,每月调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特别是对淄博陶琉国艺馆、中国陶瓷琉璃馆、淄博大剧院等淄博市文化中心重点场馆建设,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市陶琉轻纺产业发展中心、新区开发办等相关部门多次召开协调会,现场办公解决问题,推进建设进度。去年陶博会前,淄博陶琉国艺馆正式启用,全市陶琉重点企业及艺术大师入驻国艺馆。新年伊始,中国陶瓷琉璃馆开馆;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入驻,完成对淄博大剧院的托管经营,这些重点文化项目的建成投用,成为我市文化名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重要标志。

  文旅融合取得重大突破

  2018年12月29日,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市文化和旅游等部门完成机构整合,在推进文化产业、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是我市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突破口,通过近年来的精心谋划和扎实推进,我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初步显现,国内知名公司来淄投资热情不断提升。2018年,全市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增加到86个,计划投资额增加到217亿元,年度增长都在30%以上。特别是2018年下半年,全市文化旅游重点项目调整增加16个,占全市新增重点项目的四分之一。4家文化企业入围第二届山东省文化企业30强,入围企业数量位居全省17地市之首。
  2018年我市文化旅游融合项目建设势头良好,进展顺利。齐长城文化旅游创意园继续推进,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大城西墙排水道口园区喜迎游客,周村千禧农谷乐园运营火爆,湿地面积达5000余亩的综合文化旅游度假区天鹅湖温泉慢城开园,文化旅游声名鹊起。近年来国内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旅游人数保持了较大幅度增长,我市出台多项优惠政策,社会资本来我市投资文旅项目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淄博华侨城旅游综合体、朗乡集团陶琉古镇、首旅集团中华民俗传统文化创意园、华东蓝城小镇等重大项目落户淄博,文化名城建设后劲十足。其次,文旅项目建设推进力度不断加大。文化名城建设基层文化中心建设实现突破,高青县文化综合体项目具备开馆条件,博山区文化中心项目开始基础施工,淄川区文化中心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临淄区市民文化中心完成土地风险评估和地方附属物清理,尤其是市文化中心各个场馆陆续投用成为我市文化名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重要标志。再次,齐文化的研究、宣传、推介对于地域文化旅游兴起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第十五届齐文化节和海峡两岸齐文化节、稷下学宫与柏拉图—中希古典文明高峰论坛、第三届足球文化高峰论坛等活动成功举办,聚焦淄博花灯、博山琉璃对话世界、淄博陶瓷惊艳上合等媒体宣传推介不断提升淄博城市形象。
   坚持高端规划引领,构建全域旅游发展空间布局。2018年全市高标准编制完成《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淄博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淄博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淄博市齐长城生态旅游带开发建设规划》,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加快推进。区县也在各自文旅融合特色产业上大展拳脚,强力推进。张店区突出抓好旅游酒店建设,筹建设两个五星级大酒店,在谈的星级酒店项目三个,打造全市文化旅游中心区。淄川区总投资110亿元的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创意园项目开工建设,打造聊斋文化特色旅游区。博山区陶琉古镇项目在儒商大会上签约,列入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周村区积极推进周村古商城创建5A级景区创建工作,核心区不断改造提升,北片区筹备开工。临淄区倾力打造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投资15.5亿元的山东省少儿齐文化研学基地一期工程基本完工。桓台县马踏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特色小镇项目积极推进,红莲湖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10亿元推进迅速。高青县主打温泉建设项目,与华东蓝城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建设生态颐养小镇,天鹅湖温泉慢城拉动效应明显。沂源县围绕山水生态优势,着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县,桃花岛艺术振兴乡村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高新区与华侨城集团已签署框架协议,建设华侨城旅游综合体项目,计划2018年完成策划规划及方案设计和项目报批等手续,力争年内开工。

  公共文化服务全面提升

  2018年12月26至27日,全省加强和改进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现场会在淄川区召开。“淄川文化云”建设作为经验在全省进行推广。
 “淄川文化云”建设是我市全面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以文化名城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共享各类公共文化资源,优化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连续三届蝉联文化强省先进市,村居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位居全省前列,成功跻身第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市,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不断提升。
  2018年,在市文化中心等重点文化项目建成投用的同时,各区县文化中心、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也全面推进。全市共建成88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3017个村居文化活动室,覆盖率100%,达标率98.74%。“淄川文化云”在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名单后,又入选中宣部推广案例。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稳步推进,启动城市书房建设,首届城市书房投入使用。6家公共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2家农家书屋被评为全国示范农家书屋,6个区县荣膺第五批“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免费送戏下乡5270场,培训文化骨干、文化工作者6158人次,举办稷下讲堂、儒学讲堂632场…… 
  回顾一年来文化名城建设之路,可谓步履坚实,铿锵有力,累累硕果。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展望新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大力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文化旅游与工业、农业、生态、教育、体育、医疗等产业融合渗透,延伸提升文化旅游产业链、价值链,一定会把我市文化名城建设推进到新的更高水平。

  撸起袖子,拼搏奋进,文化名城建设再出发……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