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图片新闻

市派驻张店区第二批“第一书记”座谈会召开

发布日期:2014-01-15 17:20:34浏览次数:字体:[ ]

  1月15日,市派驻张店区第二批“第一书记”座谈会在杏园街道办事处会议室召开。会上,第二批“第一书记”代表作了发言。市派驻我区第二批“第一书记”,相关镇、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区“三包双联”活动办公室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王俊指出,自去年4月份以来,市委、市政府从市直部门单位选派的10名优秀干部来到张店区的10个重点村、难点村和经济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虽然来自不同的部门单位,但都严格按照市委、区委的要求,从市直机关部门单位一竿子插到农村,迅速进入角色,甘于吃苦奉献,履行“第一书记”职责,铺下身子,靠在村里,摸实情找症结,出主意想办法,抓项目促发展,办实事聚人心,强班子打基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市选派的10名驻村“第一书记”自驻村以来先后入户走访党员群众1429户,共计2552人次;共召开村两委会议20余次,上党课10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10余名,为村里新上项目10余个,协调资金91.75万元,引进先进农业种植养殖技术6项,落实农村旧村改造政策,成功帮助落实减免配套费用2000多万元;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村民整体素质,为村民建设农村书屋,捐献各类图书5700余册,积极争取新上健身器材30余套;不断优化镇村环境,帮助村里整修改造道路10.5公里。应该说,这些富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了所在镇、街道党(工)委、村“两委”和基层党员群众的认可和欢迎。              
  王俊强调,今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推进改革发展的关键一年,最近召开的全省组织工作会上,明确了今年要抓好的两项重大任务,一个是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个是村“两委”换届,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首先,干好基层工作、深入服务群众,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应有之义。其次,村“两委”换届也为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带来了有力契机。同时,各级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一系列重大举措,也给推动村级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继续发扬尽心尽职、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一以贯之,不松劲、不分心、不间断,做到思想上不懈怠、工作上不放松,始终如一地抓紧抓实抓好村里的各项工作。
  一是要牢牢把握加强班子建设这个根本。抓班子,大家在村里可能都深有体会,一个村的发展好坏,关键在班子、在支部。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农村要发展,农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加强班子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应该说农村的一切工作基础都在村两委班子建设。特别是今年面临村两委换届,应该说,选一个好班子,事关农村未来三年的发展稳定。作为基层党组织的“第一书记”,一定要把强班子、带队伍贯穿帮包工作的全过程,努力打造成一支永不带走的“工作队”。那么,如何才能带出一个好班子?我总结,关键有四条:一是要先成为“自己人”。现在各个村的情况都不一样,有人形容部分村是壁垒森严、“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作为第一书记,要首先学会和村民交朋友,多去田间炕头,与村民拉拉呱,了解他们在想什么、盼什么、需什么,和他们交心知心,久而久之,让他们逐渐从陌生到熟悉,能够接受我们、理解我们、支持我们。二是要做个“公道人”。俗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有多大胸怀就有多大事业,就能走多远。现在许多村各种利益关系、矛盾纠纷交织错杂,剪不断理还乱,处理起来非常棘手。我们“第一书记”不是本村人,与村里人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身份超脱,站位更公正,说话办事就更容易让人信服。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引导班子成员处事出于公心,“一碗水端平”,合情合理处事,绝不能搞亲亲疏疏、团团伙伙,否则这样就失去了公信力,就站不住脚。三是要当个“正直人”。村里有些事情很敏感、很复杂,柴米油盐酱醋茶,别小看这些事,放到百姓身上就是天大的事,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行得正、坐得直,特别是原则的东西不能突破,更不能做交易,凡是类似上项目、土地承包等事关村民利益、村里发展的事情,“第一书记“要把好关,该走的程序要走,该公示的要公示,该请示的要请示,绝不能突破原则底线,随意处置,真正确保班子、干部不出问题。还有,就是要注重对上与对下保持一致性,有什么情况,及时和上级沟通,形成一致意见。对上级的政策规定,一方面要坚决贯彻执行,不要心有侥幸,更不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另一方面还要灵活运用,让老百姓支持我们开展工作。四是要团结成“一家人”。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有时候村“两委”班子有不同意见不是坏事,关键是存大同求小异,有些村本身有两个派系,更需要我们搞清状况,把人往一处拉,心往一处聚,当好“粘合剂”、“和事佬”,努力营造一个良好氛围,形成一个团结班子。
  二是要牢牢把握推动发展这个目标。对于后劲村来讲,致富和发展是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是提高村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的决定性因素。作为“第一书记”,要把抓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切实抓实抓好,真正造福一方百姓,营造一方和谐。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抓发展要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摸准实情。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一村一策,从本村的资源、禀赋、地缘等特点出发,认真思考本村有什么优势,有哪些资源;还要了解市场上需要什么,自己能供应什么;还要了解已经开发了哪些项目,找准发展优势,理清发展思路,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群众走出一条适合本村的发展路子。二是要了解政策。现在中央和省市区惠农支农的政策非常多。作为“第一书记”,想干出一番事业,不学习不行。实际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向书本学,向村里的老支书、老村长学习,向致富能人、基层群众学习,还要向先进地区学习,及时掌握了解政策,帮助村里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做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适应,与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相一致。比如说土地确权,据有关报道,去年山东有1500万亩土地实现流转,并且计划3年完成确权颁证。这项政策对于保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有效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具有重大意义,也为下一步村里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空间。作为第一书记,必须要及时掌握了解,帮助村里抓住发展机遇。三是因地制宜。近年来,张店的一些村抓住机遇、因地制宜,大干快上,走出了自己特色的发展路子。比如潘庄社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成为我区服务业发展的一面旗帜;柳杭社区以玉黛湖生态乡村庄园为龙头,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科技示范型特色农业,走出了一条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新路子;良乡社区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和现代物流业,促进了村居经济发展,等等。成功虽然不可复制,但是探索创新、突破发展的理念和思路可以积极借鉴和学习,真正找准路子,推动发展。四是抓住关键。积极优化现有资源,盘活闲置资产,上几个有带动力的项目,为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一池活水”,真正做到“一花带来满园春”。
  三是要牢牢把握改善民生这个关键。群众最重实际,最讲实效。他们不仅听你说了什么,更要看你做了什么,他们能得到什么。作为“第一书记”,首先在思想上要重视困难群众。群众利益无小事。当前,在农村还有许多困难群众、弱势群众,他们的衣食住行、安危冷暖需要我们过问,他们的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要经常到农户家里揭开锅盖看一看群众吃的什么,拉开柜门看一看群众穿的什么,坐到炕头看一看群众铺的盖的什么,拉拉家常听一听群众盼的忧的什么,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其次,要注重小事小节,坚持从一个个问题入手,从一件件实事做起,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千方百计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看到变化。第三,要注重力量整合。近年来,我区先后推行了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三包双联”、为民服务双代机制、党员干部联系困难家庭等一系列重点工作,有力提升了服务群众水平。作为“第一书记”,要结合区镇推行的一些服务举措,充分发挥好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把资源力量整合起来、利用起来,把基层党员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共同为群众服务。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