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傍晚,落日余晖下的东平村愈发显得整洁安宁。这个只有72户238口人的村子坐落在淄博市张店区西北角一隅,一排排齐整的村居房、一面面粉饰后的文化墙,再点缀村路两侧繁花锦簇的樱花,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扑面而来。
“我从17岁就来这个村了,当时村里只有10几户,这么多年,村里人口多起来了,可去年村里的大变样着实让我这老太太打心底高兴啊。”不等记者开口,在村健身广场闲坐的82岁老人李爱清朗朗数语道出了心里话。
李爱清老人念叨的村变化源自张店区去年3月起在全区开展的乡村文明环卫一体化整治提升活动。通过推行市场化标准,理顺管理机制,落实资金,监管到位,张店区去年下半年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在年底城乡环卫一体化满意度测评中取得了全省第五、全市第一的好成绩。
顺机制,城乡一个标准、一把尺子
与省内其他县市相比,张店区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起步较早,自2008年开始就提出城乡一个面貌,每年都在全区集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专项治理活动,然而,受标准不统一、资金监管不到位等方面制约,再加上农村保洁队伍没有落实,农村居民环卫意识淡薄,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全区环境卫生管理弱化和脏乱差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改善。
“自己与自己比感觉很好了,但放在全省层面比就看到了差距。”区环卫局办公室主任刘晓银感慨。在去年3月份的摸底验收时,全省垫后的尴尬促使张店全区总动员,部署一场全域化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活动。
张店区区长王义朴说:“整治活动之初,全区创新调动机制,在推进力度上实施‘一竿子插到底’。区里成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各镇成立工作站,村里设立指导员,形成了区镇村三级分工明确、齐抓共管、联动创建格局。”
同时,按照“各项工作具体化、具体工作目标化、任务目标责任化”的要求,全区将各项任务层层分解,对建设、文化、农业等36个部门在创建工作中承担的任务,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促成每人有分工、常态化的调动机制,使2015年成为全区环境卫生变化最大的一年。
123个农村村居的全域性环境综合整治结束后,张店在全区统一新配备垃圾桶8900个,修建标准垃圾房120处,新购置垃圾运输车14辆,农村生活垃圾统一纳入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实现了一体化处理。同时按标准建立镇村保洁队伍,配备专业保洁员920名,破解了镇村垃圾无处放、无车运、农村垃圾无人清扫的困境。
据了解,张店区以前虽然实行了环卫改革,可没有真正做到区镇村三级统一标准,区环卫局管理职能并没有延伸到村居一级。如今,按照“专业化管理为主、属地化管理为辅”的原则,张店调整部分环卫职责,使镇村环卫工作由多头管理变一头管理,管理职责交叉、管理权限分散问题迎刃而解。
在2014年,张店区开始破题环卫工作市场化,鼓励镇街道采用市场化运作形式进行农村保洁,尽早实现“管干分离”。目前,由区政府每年投资680万元,各镇、街道投资1200万元,全区6个镇和1个街道已全部实现农村保洁市场化运作,使城乡卫生保洁标准化“一竿子插到底”,保证了城乡一个保洁标准,一种服务水平,一把考核尺子,共享均等的公共服务资源。
“双监管”,环卫管理零缝隙
环卫推向了市场,每天,镇村环卫管理人员、保洁人员全部到岗到位后,将按照“一日一扫,巡回捡拾,全日保洁”的要求,开展日常保洁和垃圾收集工作,农村生活垃圾由过去的乱扔乱倒实现了目前的“户集、村收、区处理”模式,彻底解决了“垃圾围村”现象。
“以前环卫部门缺乏长效机制,导致工作重点不突出,‘管干分离’后,保洁作业交给专门的运行公司,环卫局作为管理职能部门,将拿出主要精力来监督企业运作、评估运行效果并收集市民的建议,使镇村环卫管理走向专业化、正规化,实现全时段、全覆盖保洁。”分管副区长孔杰表示。
按照城乡一体化“全域干净”的目标要求,区环卫局成立了数字化监督指挥中心,制定了管理考核制度、考核标准和奖惩办法,考核结果作为奖惩及评先树优的依据,年终进行通报,区政府每年投入118万元以考代补贴及年底奖励。
记者在区环卫局数字化管理平台大屏幕上看到,物联网技术在这里得到了充分运用。所有垃圾清运车辆都安装了定位系统,每辆车的运行路线、停留时间等都能实时显示。同时,通过垃圾车上的感应器与安装在垃圾箱上的电子芯片相配合,每个垃圾箱的清运时间、次数、是否满溢等也能随时监控到。
为发挥社会监督这一重要力量,区环卫局除公开举报投诉电话和环卫热线外,还利用微信群这一“有图有真相”的监督反馈平台,使环卫作业状况时时处于监督之下。
记者发现,哪个村居“脏乱差”了,社会监督员现场即可拍照上传微信群,并附上问题清单。对应的镇街道环卫站管理员会迅速反应,发放到各村保洁公司安排整改,并将整改情况以图片形式反馈。“微信群里不仅包括各级环卫监督员、环卫所、环卫站、保洁公司负责人,还有区级分管领导,哪个村居在群里曝光了,对应的环卫所、站管理员脸上都挂不住,都会迅速处理、及时反馈。”刘晓银说。
典型示范,深化乡村文明
位于张店区最南端的南定镇工业发达,人流密集,针对生活垃圾日益增加、垃圾中转站处理能力不足现状,该镇投资200万元改造提升原有的垃圾中转站,建成一个涵盖南部城区的大型智能化垃圾中转站,日转运垃圾近200吨,是原来的2倍多,不但承担南定地区的垃圾转运,还辐射到周边地区。
“城乡环卫一体化提升了全区的村容村貌,在此基础上,各镇街道积极主动地以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为切入点,推进美丽村居建设,使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再提档、再升级。”孔杰表示。
中埠镇在全镇域12个村统筹一个标准,在镇村主干道上投放50个新型可循环使用的侧翻式垃圾箱,每个可盛放垃圾3—5吨,仅此一项投资近50万元,确保了村庄面貌常洁常新。
与此同时,该区还充分发挥省级乡村文明示范村,乡村文明家园示范镇、示范村,省级生态村、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的带动作用,坚持分类指导、彰显特色,以点带面加快村庄整体发展。
位于张店区西部的房镇镇,将“生态文明乡村”和城乡环卫一体化统筹建设,对辖区东平、东孙、北黄、远上4个较偏远的传统乡村进一步整治和美化,并以4个村的生态旅游资源为依托,升级打造成全镇的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区。
■书记点评
推进环卫公共服务均等化 淄博市张店区委书记 孙来斌
城乡环卫全覆盖,筑牢基础是重点,形成机制是关键。张店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长效化、网格化的管理体制,建立了以常态化管理为中心的运行机制。完善运行机制,保障资金落实,提升服务水平,城乡一个保洁标准,一种服务水平,一把考核尺度,环卫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卫生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内涵也会越来越丰富,张店区将始终把群众受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下大力气进一步提升城乡环卫精细化与常态化管理水平,把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做细做扎实,努力为城乡居民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