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店区统计局
标题: 2021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索引号: 1137030300421724X9/2022-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22-04-25 发布机构: 张店区统计局

2021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22-04-25
  • 字号:
  • |
  • 打印

 2021年,全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凝神聚力推进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质效提升、韧性增强的特征,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运行稳步向好。2021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761.9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8亿元,同比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241.7亿元,同比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518.4亿元,同比增长8.8%。

市场主体登记数量持续增加。全区新登记市场主体20565户,其中,企业6248户、个体14304户、农村专业合作社13户。

财政运行平稳有序。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19亿元,比上年增长23.12%。其中,增值税10.81亿元,增长33.18%;企业所得税4.09亿元,增长79.03%;个人所得税1.15亿元,增长48.4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85亿元,同比增长19.42%。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运行平稳。年内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亿元,比上年增长8.6%。粮食生产继续保持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24万亩,总产量2.25万吨。肉类、奶类、禽蛋产量分别达5400吨、800吨、1800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6185吨,园林水果产量7161吨。(粮食,肉类、奶类、禽蛋,蔬菜及食用菌的数据口径均含高新区、经开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效益缓中趋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家,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其中,四强产业增加值占比60.4%。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0%,营业收入利润率8.7%,其中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1%,营业收入利润率为9.7%。全年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24家,比上年末增加4家;过10亿元的企业1家。

建筑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区有资质等级的建筑、装修施工等单位92家,年末从业人员达到2.5万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1.8亿元,同比增长16.8 %。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良好,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1%。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4.6%;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3.4%;二三产业的投资比重为3.42:96.58。民间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高到67.4%。

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长,销售增幅持续走低。全区房地产开发企业81家,完成投资额160.3亿元,同比增长17.5%,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资118.2亿元。房屋施工面积974.3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为35.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44.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8%,其中商品住宅销售套数11186套,销售面积136.1万平方米。商品房实现销售额149.1亿元,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140.5亿元。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承压前行、总体稳中上升。年内全区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2.1%。限上批发业、限上零售业、限上住宿业、限上餐饮业累计同比增长分别为49.1%、42.0%、83.2%、149.2%。从消费商品类型来看,限上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类、家用电器类、汽车类零售额分别完成7.0亿元、7.8亿元、6.3亿元、30.9亿元,增速分别为30.7%、6.8%、0.4%、18.7%。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较好,完成零售额1.2亿元,同比增长165.9%。

六、服务业

服务业全盘复苏、稳中有进。年内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66.6亿元,同比增长26.5%。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16.1亿元,同比增长6.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53.6亿元,同比增长12.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38.3亿元,同比增长106.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11.6亿元,同比增长8.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实现1.0亿元,同比增长21.4%;教育、卫生和社会业工作实现6.6亿元,同比增长24.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门类当中,电信行业业务总量大、稳盘提升作用大,互联网、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潜能持续释放,业务增长良好;租赁商务服务业受疫情影响催生出多家亿元级灵活用工人力资源类企业,“逆市上扬”使得该行业总量较2020年翻一番。

七、对外经济

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利用外资大幅增加。2021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53.4亿元,同比增长27.2%,其中:进口实现63.7亿元,同比增长48.8%;出口实现89.6亿元,同比增长15.3%。2021年实际使用外资额6251万美元,同比增长21%。

八、交通、旅游、金融、科技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年内全区共有客运车辆(班线客车、包车旅游客车)150辆,5675座;货运车辆2454辆,56761.14吨。

旅游发展氛围日益浓厚。年末,全区A级旅游景区(点)达3处,其中,AAAA级旅游景区(点)1处,AAA级旅游景区(点)2处。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1100.35万人次,同比增长24.05 %。

金融市场发展稳定。2021年末,全区银行业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762.26亿元,较年初增加129.61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494.48亿元,较年初增加157.81亿元。全区53家保险机构(寿险公司32家,财险公司21家),累计实现保费收入93.80亿元,产险11.93亿元,寿险81.87亿元。地方金融组织10家,其中小额贷款公司1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3家、融担性担保公司6家;证券期货27家(期货公司总部1家和期货公司营业部5家;证券公司21家,包含分公司1家,营业部20家),基金港入驻基金机构145家,基金管理规模突破750亿元,实缴到位突破130亿元。全区累计主板上市企业5家、新三板累计挂牌企业11家,四板累计挂牌企业98家,上市挂牌企业累计实现直接融资达135.89亿元。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年内研发经费投入总额达6.2亿元。积极引导企业申报各类科技人才项目,1家企业成功备案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年内新增高企2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数量达到154家,41家企业申报获批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资金。积极推动搭建校企优质资源共享平台,24家企业聘请26位山东理工大学专家担任企业的“科技副总”。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共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6人。

九、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教育事业扎实推进。年末,全区拥有普通中学30所,在校学生47552人,专任教师3527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12678人,专任教师947人;初中在校学生34874人,专任教师2580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1954人,专任教师186人。拥有小学29所,在校学生48216人,专任教师291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拥有幼儿园102所,在园儿童30481人,专任教师2081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38人,专任教师37人。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开放凯悦、新华书店、福园3家城市书房,打造5个“书香淄博”阅读吧、5个农家书屋提质增效点、12个“5+N”模式升级版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成功举办以“同心庆百年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张店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系列线上线下文化活动31项。在齐盛湖公园、万达广场、王府井广场、万象汇广场举办以“齐彩夜生活·淄博八点半”为主题的夜间文艺演出32场。开展“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147场、“戏曲进校园”活动40场、全民阅读活动近1000场次。

卫生健康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全区现有医疗卫生单位583家,其中综合医院22家,中医医院6家,专科医院11家,镇卫生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3家,村卫生室47家,门诊部34家,诊所366家,卫生所、医务室28家,妇幼保健机构1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家,卫生监督机构1家;住院床位数2755张,执业医师数2994人,执业护士数3015人。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组织承办了中国淄博环孝妇河湿地轮滑节、全国街舞公开赛、“起源地杯”全国电子竞技大赛、“起源地杯”全国青年足球锦标赛、笫七届“鸿成杯”健美操和啦啦操公开赛、淄博首届体育旅游节等省级以上活动赛事。我区举办区级赛事活动300多场,参与人数达4万余人;举办社区运动会237场次,参赛人数达6万余人。获得省第十三届“千乡杯”乒乓球男子团体冠军和女子团体亚军、省百县篮球赛亚军。

十、城建、环保

城市建设持续提升启动3个棚改项目,共计856套住房。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7个,涉及居民3913户。实施7项园区道路工程,张柳路、张田路、兴园路、科达路、纳奇路主路、英雄路、横四路已全部完工。完成冯北路改造工程(张辛路-胶济铁路)、东四路畅通工程(王舍路-昌国路)、湖田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等道路及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对全区42条城市支路、64条背街小巷进行提升改造,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臭氧、一氧化碳浓度均同比改善,优良天数继续增加。河流断面猪龙河裕民路桥水质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均值达到地表水四类水体标准。

     十一、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据抽样调查,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890元,同比增长8.4%,人均消费支出33681元,同比增长8.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53元,同比增长7.8%,人均消费支出34254元,同比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34元,同比增长10.0%,人均消费支出19133元,同比增长12.5%。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21年末全区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54.95万人次,社会保险费总额达17.73亿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8.80万人,基金征缴14.27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4.88 万人,基金征缴2327.84万元;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22万人,基金征缴 2.3亿元;失业保险参保14.75 万人,基金征缴5463.42万元;工伤保险参保15.3 万人,基金征缴  3819.85万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7.48万人,生育保险参保10.7万人,基金征缴4.8亿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0.5万人,基金征缴(个人缴费)6522万元。城市居民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800元,全年累计注销城乡低保对象164名,并为1074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免费电量补助款等共计854.36万元。通过“慈心一日捐”捐款活动募集善款443余万元,年内支付各类慈善救助金355.8余万元。积极推进多层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年内共新增养老床位90张,新建、改造镇街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8处,新增长者食堂10家,年内发放经济困难老年人生活补贴、护理补贴共46.352万元。办理结婚登记4521对、离婚登记1757对。收养登记21例,发放各类孤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105.8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566.16万元。

 

 注:

1.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或初步核算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限额以上贸易单位为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业500万元及以上、住宿和餐饮业200万元及以上的单位。

4.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含:

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卫生等行业。

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具体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等行业。

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具体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社会工作等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