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合理燃放烟花爆竹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在我国,逢年过节燃放烟花爆竹是祖宗一辈传承下来的习俗之一,不仅是庆祝新年、祈祷来年平安的必备节目,也是释放压抑情感的途径。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在中国已经延续了几百年,我们应该尽力保护这一传统。
然而,燃放烟花爆竹是一把双刃剑。
首先,燃放烟花爆竹极易对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损害。燃放烟花爆竹有火灾隐患,在人口密集的城区,特别是高空烟花的燃放,极易引发火灾,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燃放烟花爆竹容易引起伤人事故,导致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缺乏适当的防范措施和防护设备时,极易炸伤脸部和眼睛,尤其是儿童。每年因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的人员伤亡比比皆是。例如,2024年1月8日,商河县一名9岁多男孩,在燃放烟花爆竹时,将孩子羽绒服燃着,导致男孩的肾、脾破裂,大小肠穿孔,腹壁肌肉坏死。
其次,燃放烟花爆竹对人民群众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烟花爆竹燃放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一氧化二氮(N2O)、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三氧化二氮(N2O3)等,这些有毒有害气体是无形的“杀手”。当硝烟弥漫时,这些气体对我们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损害作用,对眼睛也有刺激作用。有的则会对一些疾病的发生或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别是其中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与碳氢化物共存于空气中时,经阳光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光化学烟雾,它是一种有毒性的二次污染物,它刺激人的眼、鼻粘膜,从而引起病变,还会引起头痛,对人民群众健康产生较大影响。此外,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巨大噪音可能使老人难以安睡,病人感到恐惧,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和休息。这种突然的巨响可能对心脏病患者等敏感人群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生理影响。
再次,它确实对我们的环境有严重的影响。在每年过年期间,因为烟花爆竹的燃放,全市空气质量情况基本处于严重污染状态,天都是雾蒙蒙的,持续几天都不能散开。2022年底,因疫情刚刚结束,人们压抑了三年的情绪在过年期间通过燃放烟花爆竹进行了释放和宣泄,全国许多地方因燃放烟花爆竹失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据生态环境部通报,2023年春节期间,全国共有16个省份共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累计出现76天次因烟花爆竹燃放导致的重污染天,其中农历除夕、初一、初二分别有11、55、10个城市达到重污染。2023年1月,重污染天数比例也同比增加2.3个百分点。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淄博市,尤其是张店区作为淄博市中心城区,本身高层建筑多,居民住宅集中,热岛效应强,大气环流能力较弱,遇到静稳天气容易导致污染物累积,不易扩散。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1月1日的跨年夜,2023年1月21日至22日除夕夜,我区因烟花爆竹燃放,空气中的氯离子、硝酸盐、硫酸盐急剧增加,产生了2天重度污染天气。
综上所述,在保护传统文化和保障人民健康安全方面力求寻求一平衡点。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春节,淄博市并不是全域、全时段禁放,并未搞一刀切,而是根据各区县实际分别制定了不同的限放范围。除张店区、经开区为全时段全区域禁放外,其他区县均为限放,划定了限放区域,并且与主城区距离并不遥远,比如,高新区划定的鲁山大道以东为限放区,距离张店区主城区仅10分钟车程,我区也鼓励人们在过年期间带着孩子驱车到达允许燃放的安全区域,燃放烟花爆竹,让孩子充分享受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乐趣、体会年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保障了中心城区全体人民的健康和安全。
另外,燃放烟花爆竹确实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但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仅仅局限在燃放烟花爆竹这一种形式,更不是毫无节制、随时随地燃放才是弘扬中华文化。其实,过年期间,传承中华文化,体验年味气氛的方式还有很多种,比如,可以采取对联、窗花、字谜、花灯、糖人以及走亲访友等,都是我们大力提倡的。
《大气污染防治法》授予地方人民政府权限划定烟花爆竹禁燃时段和区域,有利于因地施策规范烟花爆竹燃放。下一步,张店区将根据淄博市统筹安排并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评估,综合考虑大气环境容量、传统习俗等因素,依法依规制定当地烟花爆竹禁限放政策,科学规划烟花爆竹禁限放区域、时段,实施精细化管控,力争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习俗与时代进步协调统一,生态文明取得新进展,共同建设和谐宜居美丽张店。
感谢您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淄博市生态环境局张店分局
2024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