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店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张店区齐润小学作业改革与管理实施方案  
索引号: 11370303MB28657889/2023-5413386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02-13 发布机构: 张店区教育和体育局

张店区齐润小学作业改革与管理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3-02-13
  • 字号:
  • |
  • 打印

张店区齐润小学作业改革与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扎实推进作业改革,努力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结合我校实际,将作业管理纳入学校常规教学管理,特制定《作业改革与管理实施方案》。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作业改革领导小组
      组  长:崔守峰
      副组长:赵红霞 张宁
      成  员:教研组长、各学科任课教师
      组长及副组长负责学生作业改革方案制度的制定、实施及督查工作,成员是学生作业改革的具体实施者及宣传者。
三、改革目标
      1.通过学习与研究、实践与反思、总结与提炼,逐步形成校本化的作业设计、布置、批改、评价、辅导和检查反馈等内容体系。
      2.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层次化。要推进作业形式的改革,将作业同探究式作业、实践类作业、阅读类作业、运动类作业相结合。
      3.作业评价科学高效,针对性强,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可持续发展。
四、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与自主选择相结合。作业布置要坚持层次性和多样性,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情况,建立作业的自主选择机制,给予学生选做各类作业的权力。
      2.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作为学生学习形式的延伸,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应关注学以致用,关注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密切结合,在实践性、探究性作业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3.独立完成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对于实践性、探究性作业要倡导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博采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增强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能力。
五、基本内容
      齐润小学目前只有一二三四年级,作业改革主要涉及语文、数学学科,其它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布置口语性、活动性和实践性作业。作业改革依托作业布置、作业内容和作业评价三个层面,与素质教育内涵发展、学校办学理念紧密联系。
(一)作业布置改革
      教师不得用班级QQ群、微信群等布置家庭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各年级、各学科布置作业要有计划性、针对性和典型性,不得以多留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二)作业内容改革
      1.学科作业。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书面作业,提倡各学科教师要根据学科学习的特点,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教育的提高,创新学科作业布置的内容,提倡布置实践性、体验性、互动性作业。
      ①基础巩固型作业。严格控制时间和数量,抓住知识要点,关注能力提升,重在纠错勘误,力求事半功倍,并在课堂教学中做好作业的指导。如语文学科可以背一背、书空疑难字的笔顺等。
      ②方法探索型作业。提倡布置一些通过比较、归类等发现规律、把握问题解决方法的作业,使作业变成学生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如数学中的“小棒摆一摆”等。
      ③思维想象型作业。通过改革作业的内容,使作业成为激荡学生思维的导火索,使学生在深入理解知识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思维创新。
      ④交流活动型作业。交流与合作能力是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之一,教师要重视布置交流活动型作业,在交流活动中完成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如语文学科可将朗诵展示、排练课本剧等作为语文实践性作业,由小组合作完成;将学习中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布置给小组合作完成等。
      2.实践性、探究性作业。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也是实现学生发展的重要平台,各学科的作业布置的内容要拓展到学生生活各个领域,指导学生高质量完成实践性、探究性作业。
      ① 社会实践型作业。结合节假日、双休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及“红领巾假日小队”、“志愿者”岗位的设置,学校要积极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针对寒假、暑假时间较长的特点,学校鼓励并帮助学生联系社区、单位以及群团组织,落实适合学生参与实践锻炼的岗位,设计作业的内容并提出相应的要求。
      ② 情感体验型作业。结合德育工作目标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布置情感体验型作业,让学生学会体验和感悟生活,如可以布置学生参与家务,感悟亲情,表达感恩之心;可以布置学生参与社会慈善,感悟社会和谐与温暖等。学校要创新情感体验型作业的内容,丰富作业样式。
      ③合作探究型作业。布置合作探究型作业,强化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意识。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通过实地调查、查阅资料、共同研讨等方法开展探究活动,做好探究型作业。
      ④读书拓展型作业。学校推荐学生的年龄特点,布置形式多样的读书拓展型作业,学校、班级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使学生在作业中学会积累、学会欣赏、学会表达,从典型作品、典型人物的品读中获得人生感悟。
      ⑤运动游戏型作业。学校倡导布置“简单易行,负荷适当”的体育锻炼作业,各年级可定锻炼内容,定锻炼强度,定锻炼时长,有记录,有检查,能逐步成为提高学生体质的又一有效途径。同时引导教师指导家长进行亲子游戏、亲子活动等,家校共育。
    (三)作业评价改革
      作业评价关系到作业布置的成效,要采取多样的作业评价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有效评价。我校的作业评价工作从教师的作业设计、布置和学生的作业质量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采用优、良、合格、再努力四个等级。
      1.评价方式。作业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根据不同类型的作业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
      2.评价方法。作业评价不仅要关注作业完成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针对作业特别是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的内容和特点,设计相应的评价工具如调查问卷、过程记录表、评价表等,了解和把握学生做作业过程,增强作业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评价结果呈现与反馈。认真批改反馈作业,评价结果的采用等级呈现。教师要对布置的课堂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批改要正确规范、评语恰当。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特别要强化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 
六、保障措施
      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从制度上规范教师和学生作业的行为,建立作业常规检查制度、批改讲评制度。从作业的数量、针对性、批改反馈等方面进行制度化规范,形成以班主任为总协调人,班级各学科作业协商机制,确保学生每天的作业能做到学科平衡,总量控制合理分配,并注重学生对作业的反馈。 
      2.强化督查,完善评价。学校将作业质量,作业批改,作业负担等情况,作为考核教师师德师风和教学效果的考核内容之一。加强监督检查,主动接受学生、家长与社会各界的监督,对作业工作不规范的教师及时督促整改,对在作业设置、布置、批改等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予以表扬并大力推广。对工作不力,弄虚作假,甚至继续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教师,将在校内进行批评教育,并视实际情况予以师德考核扣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