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店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淄博市张店区黄金国际幼儿园幼小衔接-小任务大成长
索引号: 11370303MB28657889/2023-5411771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09-15 发布机构: 张店区教育和体育局

淄博市张店区黄金国际幼儿园幼小衔接-小任务大成长

发布日期:2023-09-15
  • 字号:
  • |
  • 打印

小任务,大成长
                                                                              ——大班幼小衔接之我会做任务


淄博市张店区黄金国际幼儿园   王慧

幼儿经验背景:

进入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他们可以作为值日生为别人服务,有独立完成事情的意识,想要挑战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物:“今天我来给大家做手消吧”“今天我来喊队吧”“昨天我在家里刷碗了”“我现在数数很厉害了”…….每次孩子分享这些,都带着特别自豪的神情,这些都彰显着孩子乐于感受成长的心理过程,但是他们也会遇到一些问题:“老师,我的水壶忘记带了”“我的名卡忘记带了”“我的妈妈没告诉我”“我的建构手套找不着了”,由此可以看出,孩子在意识和能力之间需要成人的支持,帮助他们完成意识与行动的统一。
环境背景:

大班下学期,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关注到小学的问题,在谈话中,总是提出一些自己对小学的理解和担心“小学的哥哥姐姐很厉害,他们上课坐的很直”“小学的哥哥姐姐都是自己做事情”“我们马上是小学生了我们得好好学习”“要是我上了小学,不会写作业怎么办?”“我哥哥有很多作业,有的时候他完不成作业。”随着孩子对小学了解的加深,这些都成为孩子们特别关注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一直在思考,怎样满足孩子内心的成长需求,做哪些事能实际解决孩子的问题,消除他们的焦虑,以何种形式开展活动能够能帮助孩子更好的进行幼小衔接,怎么才能让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共同成为孩子的助力。于是,“我会做任务”成为我们班近期轰轰烈烈的“大事”,在做这件事的同时,我们和孩子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着自己的经验:
问题一:忘了任务怎么办?

第一天布置任务——整理小书包,孩子们积极性特别高,非常重视,都觉得这么简单的任务自己肯定能完成。但是第二天老师问起来,孩子们早已经把任务忘到九霄云外,“哎呀,我忘了”“昨天我去学舞蹈了,回家已经很晚了”“妈妈也没和我说呀”“嘿嘿”,大家都找着各自不同的理由。
“那我们怎么才能记住任务,不忘记?”
“我有办法,老师在家长群里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再告诉我们”
“我们用一张纸把任务画下来,拿回家一看就想起来了”
讨论过后,孩子们觉得记录下来不会忘记,于是他们准备记录。

在进入大班后,我们会让幼儿回家完成一些小任务,比如日常教学活动中适当给幼儿留一些说说故事里的情节、带回执单回家请爸爸妈妈签字、亲子小游戏、调查统计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孩子们有了一定的完成任务的意识,但大部分幼儿的任务意识比较薄弱,完成任务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生活的孩子们来说,培养良好的任务意识和及时完成任务的能力,是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基础。在活动开始,孩子自己想办法记录,是开始有意识做任务的第一步。
问题二:任务记在哪里

“老师,哪里有纸”,记录任务的时候乐乐第一个跑来问,接着她又问“我可以从美工区拿纸和笔吗”,看到老师点头,她从美工区拿了张绘画纸和彩笔,其他小朋友见了,纷纷跑到美工区拿笔,这一天,大家都把任务记在了绘画纸上。

离园后,我们在衣橱上发现了几张记录纸,第二天,当老师问起小任务,“老师,我的纸不见了”“我的也没有了”,正在大家讨论自己的记录纸丢失的时候,一晨大声说:“我完成了,老师你看,我有一个新本子。”一晨的妈妈给一晨带了一个新本子,非常整齐的文字记录了小任务,他继续给大家介绍:“这是几月几号,这个是日期,你看我完成的小任务,我就在后面用勾表示,你看,我都完成了,你们也可以准备一个小本子,就不怕丢了。”说完,他很骄傲的笑了。小朋友们用很羡慕的眼光看着他。

“你们觉得用纸和本子哪个更好,为什么?”老师问。

“我觉得是本子,本子不会丢”

“我也觉得是本子,本子能记录很多天的小任务”

“我可以用大一点的本子吗”孩子们开始讨论自己见过的本子。”

“一晨的本子上还记录了什么?”老师问。

“还有日期”一兹说“这样我就可以知道这是哪一天的小任务,就不会做错了”

“还有完成了没完成的记录”。

经过大家的讨论,孩子们决定带一本自己喜欢的本子作为任务记录本。有了自己喜欢的本子,孩子记任务的兴趣也更高了。在幼小衔接的活动中,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保持一致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基础,抓住家长的有效支持,鼓励幼儿讲述,可以满足孩子主动发现和学习的需求,从中获得经验,总结记任务的方式和内容。
 
问题三:怎么记任务

“老师,今天有什么任务”,带了新本子的孩子们都跃跃欲试,但是,在接下来几天的记录中,孩子们遇到了各种新的问题:

“老师,今天是几月几号?”可可问。

“老师,我不会记这个任务”果果说。

“我记得任务去哪里了?”带着这些遇到的问题,我们和孩子一起进行了一系列讨论:

——怎样知道日期?

“我们可以从爸爸妈妈的手机上看日期”颢林说。“手表上也有日期。

“我们记任务的时候爸爸妈妈也不在呀,怎么看?”

“我们可以问一问老师”乐乐说。

“我有个好办法,你看到前一天记得日期,再往后一天就是今天的日期”小禾说。

“可以听一听车上的广播,也有日期。”一晨说。

“还可以看一看日历”。经过商讨,我们还把班上家长提供的日历拿出来,每次记录的时候孩子们就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日期。
 

 

怎样知道日期?

——怎么画出任务?
孩子们的问题来源于一首古诗分享的任务。

“老师,这个任务怎么画”,磊磊苦恼的问。

“我知道怎么画,可以画一只鹅来表示”雨桐说出自己的想法。

“就是把自己要分享的古诗里的一句话画出来就知道要分享哪一首诗”蓓蓓补充。

“你们的办法真多,你们还能有哪些记录的方法?”老师问。

“整理任务我们可以画衣服,表示把东西整理整齐”一兹说。

“画一张桌子,表示我们要像小学的哥哥姐姐那样练习坐的姿势。”金桥说。

“跳绳的小任务可以画一个小朋友再画上跳绳”朵朵说。

“我觉得我们也可以用一些符号来表示”一晨说。

“寻找水循环的任务,我可以画上小水珠,再画上三角形箭头”家硕说

晓晓说:“用对号和错号符号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

老师:“小朋友说的符号是很有实用性的,任务本上用这些符号,一看就知道了”一下子,孩子们发现新大陆,纷纷开始了用符号来记录每天的小任务。经过我们的讨论,孩子们在接下来的记录当中表征的更有目的,更加形象了,佑佑妈妈说她看佑佑带回来的小任务,知道画的什么,又不太懂,但是佑佑自己可以把小任务准确的描述出来。
     

  在记录的过程中,把怎么画更清楚,怎么使用符号等具体的问题拿出来,让孩子以讨论的方式解决,孩子们通过分享交流,知道这些符号都代表着不同的意思。多倾听幼儿的想法,尊重每个幼儿的点滴创造,鼓励别出心裁的想象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表现,提高孩子的表征和记录能力。
——记录的任务为什么找不着了?

果果记录的任务找不到了,同桌的小朋友帮她一起找,我们请帮她一起找的小朋友分享经验,一兹说“你们知道为什么找不到吗?因为没有连起来记录(随便翻到一页就记录)”

一晨说“要像我这样一页一页的记录,中间不要隔开,很快就能找到”。我们又把记录有序的小朋友的记录本给大家展示。
在这次的讨论中,孩子通过解决问题,学会了有序记录,秩序是儿童进行自我管理的重要方式,也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之一,入学前,帮助孩子养成有序做事的习惯和方法,合理有序的记录和做事,可以提高效率。
     
                          小任务展示
问题四:为什么要做任务?

有一天,卿卿问:“老师,我们为什么要做任务呢?”对于孩子提出的这个问题,正是建立孩子任务意识,激发他们的动机的最好时机,于是们和孩子们展开讨论:
“你们觉得为什么要做任务呢?”
“因为我们长大了,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的本领,我们可以做很多的事情”
“因为我们长高了,我们小学小班的时候有很多做不成的事情,到了大班我们都能完成了”乐多说。
“因为我们马上就要上小学了,上小学老师会布置作业,学会做小任务,可以让我们的本领更大”小宝说。
“做任务可以让我们练习本领”一晨说。
“我刚学跳绳的时候,一个一个的跳,我现在回去做跳绳小任务,已经能跳到50多个了”佑佑说。

在孩子的问题推动下,老师发现对于做任务这件事,孩子是有自己的看法,不把任务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而是让孩子通过讲述自己做任务的经验,把小任务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出来。
问题五:怎么坚持完成难的任务?

任务完成的情况也不总是那么尽如人意,难度大的任务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完成。
“老师,我不喜欢做这个任务”
“那你们喜欢做哪些任务,不喜欢做哪些任务?
“我喜欢整理书包,我觉得整理书包很简单”
“我觉得分享古诗很简单,我喜欢做”
“我喜欢跳绳,我觉得跳绳很简单”
“我觉得跳绳很难”佑佑说。
“我觉得写练习自己的名字很难”
这个时候老师会请完成的好的小朋友来分享:
“老师看你这个任务完成了,你是怎么完成的呢”?
“我问妈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妈妈教了我好几遍,我就学会了”
“我觉得跳绳很难,一开始我一个都不会,妈妈每天和我去车库跳,每天坚持跳20个,我就越跳越多,现在我已经能跳很多了”
“我觉得给妈妈分享阅读绘本很难,总是忘记,妈妈就提醒我,我就能讲下来了”
 

在做任务这件事情上,家长的鼓励和支持是尤为重要的。让幼儿做到相信自己,在每天的坚持中看到进步和收获,每天进步一点点,专注于这件事情,一定能够看到成果的。

“小任务”的活动进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这期间有着无数的讨论和探索,孩子们的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在一点点的提高,从乐意接受任务到能够主动用简单的符号或文字记录任务,再到能够按要求积极地完成任务,孩子们在记录任务和完成任务中飞快的成长,孩子们也从一开始的完成老师的任务,到现在的可以自助讨论和布置任务的内容,孩子们在坚持的过程中收获了良好品质,比如责任心、守时的习惯等等,为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做好了多方面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