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店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张店区第一幼儿园课程建设方案
索引号: 11370303MB28657889/2024-5498629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7-22 发布机构: 张店区第一幼儿园

张店区第一幼儿园课程建设方案

发布日期:2024-07-22
  • 字号:
  • |
  • 打印

幼儿园课程建设方案

淄博市张店区第一幼儿园

2024年7月20日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努力遵循“以幼儿进展为本”的学前教育课程理念,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进展奠定根底。积极构建“在实践中进展、在进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的课程治理模式与探究幼儿园共性化、园本化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模式,为幼儿园保教工作注入新思想、开创新局面、明确新方向,特制定《幼儿园课程建设方案》作为幼儿园课程设计、教材选择、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的依据与指导。

二、课程理念

1、注意幼儿进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进展奠定根底。

2、重视早期幼儿潜能开发和共性化教育,为每个幼儿的安康成长供应条件,为每一个幼儿的多元智能的进展制造时机。

3、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鼓舞教师进展切合实际的课程选择与调整形成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

三、课程特点

幼儿园课程是动态的,是生活化的,是游戏化的。

一是过程性。幼儿园课程以经验的获得为目标,这就决定了课程是由情景性、过程性、多样化的活动构成。环境和材料是幼儿园课程的现实基础,是幼儿获得新经验的关键所在。

二是生活化。幼儿园课程跟幼儿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幼儿在生活中有很多获得新经验的机会。但是,生活并不等于课程,这两者是不能画等号的。

三是游戏化。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获得新经验。幼儿园课程应充满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游戏是儿童的权利,也是课程设施的重要方式,跟课程紧密相连,但两者有不同的内涵。

四、课程设置

构建幼儿园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的启蒙性、整合性和开放性,以适应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1、课程体系

建立共同性课程、选择性课程与辅助性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共同性课程面向全体幼儿,表达促进幼儿基本发展的课程。选择性课程是以共同性课程为依据,以幼儿园培养目标为方向,带有幼儿园自身的特点,符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又能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园本化课程,使幼儿园逐步形成科学化、特色化、个性化的适合幼儿发展的园本化课程。

2、课程构造

(1)共同性课程

以“游戏”、“生活”、“运动”为幼儿园一日活动最基本的活动形态,强调一种活动的综合教育作用,以及不同活动之间的互动渗透,有机整合,关注幼儿自身的兴趣、经验和需要,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游戏旨在满足幼儿自主自发性活动的需要,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安康的发展。

生活旨在帮助幼儿形成各种生活自理能力、安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交往行为,使幼儿在共同的生活中愉快、安全、安康地成长。

运动旨在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动作协调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为幼儿安康的体质奠定根底学习旨在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积极体验,使幼儿在认知态度和能力等方面有所发展,为幼儿后续学习打根底。

(2)选择性课程

选择性课程内容主要以科学启蒙教育为主线,根据幼儿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以趣味性、启蒙性、生活性、整合性、渗透性为原则,其目标是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多形式、多途径地对幼儿开展科学启蒙教育,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情感和探究科学的欲望,积累关于周边事物粗浅的科学经验,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具备良好科学素养的新一代儿童。

3、时间安排

五、课程管理

1、课程安排的原则

(1)选择性原则。幼儿园对各年龄段一日活动中的各类课程配比,规定了一个大致的、原则性的范围和时间,各班组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组长的协调下适当调整一日活动的课程安排。

(2)开放性原则。各年龄段可根据主题教育实践需要每月可安排一次以上的社会实践活动。

2、课程管理网络。

课程实施的管理和调控,必须建立一个互动的教育反应系统。幼儿园成立课程管理领导小组,由园长、执行园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等人员组成,园长任组长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制定、实施、反应、调整、评价等。领导小组下设课程研究组,由执行园长、保教助理、科研室主任等人员组成,执行园长任组长,课程研究组主要负责课程实施的研究、课程内容的拓展、教师培训等各教研组在课程研究组的指导下,组建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心组,由教研组长任组长,备课组长、特色组长与骨干教师为组员,开展每周一次以上参与式研讨、教材培训与集体备课活动,开展班级情况交流、课程活动案例分析、观察方法与记录的研究等,以保证课程教材的全面、深入的实施。另外幼儿园将课程权下移,由班级管理,使课程管理更具开放。

3.课程实施保障

制度保障。建立课程实施的管理制度,确保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机制保障。建立幼儿园课程教材持续发展的机制,课程改革奖励机制、教师课程技术培训机制等,确保课程方案的

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教师素养是根本保证。要强化教师的发展意识和目标意识,避免教育实践中仅提供过度重复、缺乏挑战、机械刻板的环境和材料;要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规划意识,真正体现教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与幼儿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机统一。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提供能引发幼儿积极主动活动的机会和条件,以及具有丰富可能性的环境和资源体系,注重幼儿发展的全局,系统地计划有利于幼儿成长的环境和资源,观察和理解幼儿的行为表现,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适宜和有效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