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店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淄博信息工程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22.9-2025.8)
索引号: 11370303MB28657889/2022-5410388 文号:
发文日期: 2022-04-06 发布机构: 张店区教育和体育局

淄博信息工程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22.9-2025.8)

发布日期:2022-04-06
  • 字号:
  • |
  • 打印

淄博信息工程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22.9-2025.8)

以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为契机,以重点项目建设为内涵升级抓手,以新理念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育教学资源,守正创新,提质培优,进一步夯实办学基础,提升办学品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跃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能力,为区域现代化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建设鲁中地区中职名校。

 

一、现状分析

(一)传统与现状

·区域环境

学校所在地张店地处环渤海经济区重镇淄博,紧邻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全国工业强区和重要的交通枢纽、物流中心。近年来,淄博抢抓全省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机遇,聚力做好“创新绿色、动能转换优存量和着眼未来、高端引领扩增量”两篇文章,按照优化技术工艺、优化产品体系、优化产品质量、优化产业链条、优化经济效益“五个优化”的思路,持续推动传统产业“上云、用数、赋智”,深入实施“四强”产业攀登计划,积极培育壮大氢能、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数字经济等新经济产业,着力实现“弯道超车”“换道超车”,聚力打造全国新型工业化强市。

·学校背景

淄博信息工程学校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率先在淄博市创办职业教育。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中职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山东省示范性及优质特色校、山东省高水平中等学校立项建设单位。

40多年来,淄信人秉承“德能相济、知行合一”的校训,弘扬工匠精神,传承匠心品质,深入实践“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办学理念,凸显产教深度融合的多元化开放式办学特色,推行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致力建设师资力量雄厚,专业优势突出,教育特色鲜明,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鲁中地区中职名校,培育了一大批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机遇与挑战

·发展的机遇

1.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的程度之高前所未有,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走上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职普融通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将进一步推进、将建立职教高考制度、职业教育改革突破将进一步推进。

2.社会和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强劲,“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蔚然成风,中等职业教育加速发展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3.学校通过山东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全面提升了综合实力、专业建设和内涵建设水平,为今后学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面临的挑战

1.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巨大需求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了挑战。我们应该建立宏观政策调控、人才需求拉动,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供需动态平衡机制,扭转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状。对接区域经济发展,调整办学规模和结构,使之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

2.职业教育整体高速发展的态势对学校目前的办学规模形成了挑战。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科学综合考虑办学规模。努力协调与争取各部门的支持,全面规划学校的发展,全面改变目前学校的格局。

3.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景对学校校企合作发展速度形成了挑战。校企合作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必要条件,我们应尽快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校企合作有效性。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让企业全面有效地介入学校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有助于实现中职学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培养。

二.规划愿景

(一)办学理念

学校以“德能相济、知行合一”为校训,厚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让学生有更好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内涵发展、市场导向、文化引领,构筑校企深度融合的多元化开放式办学特色,推行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立足区域经济,提供效能化、专业化的职业教育服务。培养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创建高水平中职校目标,实施党建领航工程,践行新发展理念,优化学校管理体系。打造“三全育人”体验式德育品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强化优势专业驱动,构筑特色课程体系,组建高水平专业群。深化智慧校园建设,组建一流师资团队,实现教科研提质增效。推进对外培训平台建设,践行服务社会责任。建立产教深度融合、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密切对接、与加快教育现代化整体契合的学校发展模式。进一步夯实办学基础,提升办学品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跃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能力,为区域现代化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建设鲁中地区中职名校。

·办学目标:以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为契机,以党建引领“双高”建设和学校高质量发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强化“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以建设与区域经济、行业产业结构对接的四大专业群为核心,致力建设师资力量雄厚,专业优势突出,教育特色鲜明,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鲁中地区中职名校。

·培养目标:培养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劳动者。

本培养目标是学校办学、管理、教育、课程等目标的核心,设定培养目标是为了彰显本校教育的职业性,即明确一份社会责任:在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和本校办学理念的指引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融入区域经济,紧跟就业岗位,突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特点,提供更为有效的、更加专业化的职业教育服务。

·办学特色:校企融合协同育人,引领双向双赢发展

实施校企融兴工程,聚力产教深度融合。秉承“实境育人”人才培养理念,通过“两平台、三方向、四阶段,多元立体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和“项目引领,理实一体化”“全程项目”“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建立校企联合招生、共同培养、资源共建共享、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

三、重点发展项目

一)德能相济,开启立德树人新途径

·工作目标

学生综合素养显著提升,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德育课程体系更加完善,“体验式德育”充满生机,课程思政内容深入,校园文化浸润心灵,活动不断丰富。

1.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活动;

2.加强队伍建设,形成“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大格局;

3.探讨“体验式德育”,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4.积极开展“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健康教育、健全人格;

5.加强学生活动阵地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落实“素养能力提升”值周班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室内操,与专业相结合的课间操等活动,开展体育达标活动、组织开展学校运动会,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素养。

6、加强法治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法制专题报告等提高学生法治素养。

·目标达成标志

2022-2023年: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落实“三进”方案。

2. 培育校级思政名师团队,提升班主任管理能力。建成课程思政案例校本读物,建设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的德育课程体系。

3.每个专业系建立1个校级名班主任团队,班主任能力大赛获市级一等奖

4.构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足开好公共基础课、体育课及法制教育。

5.开展专业文化特色工程,打造“淄信”校园品牌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形成“淄信”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实验楼文化长廊,形成24节气的校园文化读本。

6.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心理咨询室。引进心理健康测试软件,提高研判能力。建设法治教育读本.

2023-2024年:

1.进一步修订课程思政校本读物

2.培养校级名班主任4人,班主任能力大赛省级获奖1人

3.突出岗位思政作用,加快学生综合管理改革,推进“青年大学习”、大国工匠进校园等工作。形成文化素养教育课程体系.

4..社团活动获区级表彰

5.完善特色“素养提升课程”

6.修订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的德育课程体系。

7.建好用好学生选修课、社团,积极开展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建立优秀生成长案例集

8.提高班主任心理健康持证率,达80%以上。加强法治教育,法治教育成效显著,获评区级以上表彰奖励。

2024-2025年:

1.以班主任能力大赛为抓手,各系组建团队,提高班级管理能力,开展班主任表彰活动。班主任能力大赛省级获奖1人

2..全面建成“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大思政”格局,形成课程思政案例集

3.培育职业精神,引导学生体验创业,让职业文化与专业文 化、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完美融合。加强五育,培根铸魂,建成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的德育课程体系。

4..学校德育工作在省市报刊宣传推广。

5.以省级文明校园创建为目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文明风采活动,践行文明实践活动。建设校园文化校本课程

6.持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和法治教育。学校被表彰为市级以上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结合主题日开展系列法治教育活动。

·实施措施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五育并举,培养工匠精神与职业精神,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设计和课堂内外相结合,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人才培养体系。

1. 落实“三进”方案。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行动,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通过思政课程、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推动“三进”活动。

2.实施“思政课程”行动计划。

培育课程思政名师团队。开展课程思政专题研讨活动,通过参加培训提高挖潜课程思政元素。以省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党总支书记张林丽主持牵头的语文课程思政项目为引领辐射,以学科或专业教研组为单位充分挖掘公共文化课、专业课的思政元素,打造校级课程思政名师团队。

提升班主任管理能力。以班主任能力大赛为抓手,各系组建一支团队,深入研讨班主任能力建设,带动全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建设校级、区级、市级、省级名班主任梯队,提高班级管理能力。继续开展班主任节、功勋班主任表彰活动。

3.构建“三全+五育”德育体系,拓宽育人途径

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全面统筹学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行政管理各方面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构建学校一体化育人体系。突出各岗位的育人作用,加快学生综合管理改革,推进“青年大学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学生社团、志愿服务活动工作建设,落实党员干部与学生“心连心”帮扶制度,开展“大家访”活动,落实家校共建机制,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全员参与思政、全员自我教育。

构建“五育”活动体系。完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加强专业教育的文化渗透,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加强劳动,开发“素养值周班”课程。开展实践活动,邀请大国工匠进校园,基于工匠精神,深化专业课实操训练,在实际工作场景中感悟“工匠精神”。培育职业精神,让职业文化与专业文化交相辉映、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完美融合。加强传统美德教育、艺术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培根铸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凝炼“淄信”文化育人品牌

凝炼校园文化品牌。通过科技节、校园吉尼斯、专业比武等活动,建设专业文化特色工程,精心培育打造“淄信”校园品牌文化。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好用好学生选修课、社团,积极开展剪纸、茶艺、插花等传统活动,积极加强与张店区文化馆的合作,深挖厚植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和质量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形成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推进文明实践创新。以省级文明校园创建为目标,扎实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道德讲堂、“我们的节日”、“修身体验活动”系列主题教育项目,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文明风采活动,传承学校精神、提升职业素养、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文明实践活动。

5、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建设心理咨询室,通过集体团队活动与个性化辅导相结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家庭教育师的培养,落实党员干部与学生“心连心”帮扶制度。

6、加强法治教育。通过校园防欺凌、宪法宣传日、国家安全日等专题教育活动 ,提高学生法治素养,学校师生无违法犯罪行为,法治教育工作获评区级以上表彰。

(二)选择性课程改革项目

·工作目标

以学分制为基础,以选修课为载体,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培养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人才;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技能水平,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积极打造精品选择性课程,将课堂延伸至生活,服务教职工和周边社区,提高生活幸福指数。

·目标达成标志

2022-2023年,根据课程设置,制定学分制管理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相关教学管理制度等,使选择性课程的管理过程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确保学分制教学管理项目的稳步进行。

2023-2024年,促进教师更新观念、发掘潜力,努力开设各类选修课程,根据课程发展需求,建设期满,编写校本教材或资料不少于20种。

2024-2025年,实施《金牌课程实施方案》,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推出一批优秀的教师,形成优秀课例不少于10个,形成案例集,引领不同层次的教师专业能力成长。

·实施措施

1.根据学生需求和师资配备情况,充分开展线下线上调研,构建了完善的课程体系.

2.引导教师更新专业结构、提升专业水准,获得专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开展课程变革和教学改革的实验;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3.为加强校企融合,打造工匠精神、拓展延伸课堂,,组织专家们开发课程资源,指导培训校内教师,培育优秀学员到企业顶岗实习。

4.加强国际合作,树立“淄信”品牌意识。借助职业教育活动周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契机,集中展示了学校在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过程中的选择性课程成果、特色、亮点和典型经验,展现了学校的发展风采和职教品牌形象。

5.学校改革教学模式及方法,在选择性公共课与专业课中推行“自主合作探究式”、“项目引领”、“理实一体化”、“体验式实践”、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实训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开发选择性校本教材17部。

6.通过与北大青鸟、北京商鲲、莱茵、联通等企业合作,开发微课、视频教学、课堂实训数字化资源。建成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市级精品课程。

(三)教科研能力提升项目

•工作目标

聚焦课堂主阵地,制定专业发展标准及规划,打造高水平专业。强化思政建设,打造思政在线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加大课程开发力度,以淄信卓越教师为教科研骨干、抓住高水平中职校建设契机,做好顶层设计,切实提升学校教师的教科研能。

目标达成标志

20222023年度,聚焦课堂主阵地,以课堂规范化为年度工作目标,制定专业发展标准,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完善教学相关制度。积极引导专业进行1+X考证的申报。推进教学成果培育项目,扎实推进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研究,落实省市区三级重点课题具体研究工作

20232024年度,依据专业及课程标准规划,推进三教改革,开发校本教材,打造数字化资源,完善教师培养体系,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培养核心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定位职教专业战略发展方向,筹建技术研发中心,服务区域经济

20242025年度,打造高水平专业,以高水平专业引领全校专业发展。建设两个省级高水平专业,论文发表三年不少于30篇,1+X考证项目不少于4个,项目建设成果在学校相关教学教育领域应用,并在省内外中职学校进行推广;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科研成果显著

•实施措施

1.强化教育科研机制建设,聚焦课堂主阵地,以课堂规范为年度工作目标,将教学主体落在专业系。各专业设立发展标准及三年发展规划,完善教学类常规及评选文件,建构教科研评价体系。与企业合作,强化思政建设,打造思政在线课程,1+X考证人数不少于230人。

2.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人才培养方案,以就业和升学为目标,形成切实可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成为专业工作的实施性总方案。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立教学资源库,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3.强化思政建设,打造思政在线课程。积极参加课程思政方面的1门思政课程上线运行,打造3门思政示范课堂。

4.推进三教改革,完善教师培养体系,探索专业教学方法。打造2门精品课程引领学校课程建设,出版2本活页式校本教材,打造省市级教学团队及名师。

5.完善多元化评价平台搭建,探索专业平台建设,针对教学模式改革课题不少于4项,1+X考证专业不少于4个,重点专业双证离校率达90%。

(四)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

•工作目标

加强智慧化校园建设,实现学习环境信息化和教育资源数字化。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开发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广泛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促进自主、个性化学习,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基础上,整合校园平台,形成教学、管理、服务的新生态。

目标达成标志

2022-2023年度: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尝试,组织开展示范课、优质课选拔赛,组织参加省市大赛,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达到线上课程40门。推进信息化基础平台及常用功能模块建设升级改造硬件设施,互联网总出口带宽提升到1G;网络主干升级至万兆。学校网络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升级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全高清化、网络化建设,校园统一平台开始建设。

2023-2024年度: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努力建成动态的教、学、研三位一体,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学校基础平台开发再细化(教学平台、管理平台),基于流程的个性化应用模块融合落地。全校园重点实验室光纤进房间、网络设备光纤化改造升级,5G智慧校园专网建设一期建设

 2024-2025年度:学生信息素养提升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利用各种平台培养师生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等,建设高性能网络数据中心,实训室光纤改造,从需求出发,内化已经开发的各种应用,探索开发更多基于流程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进行5G智慧校园网建设,对学校网络中心进行等保认证,提升学校网信安全水平。

•实施措施

1.借助钉钉直播、视频会议、QQ群研、MOOC资源库等方式,实现线上线下的多维互动。通过“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网格化管理策略,实现远程教学流程化。学生信息素养提升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利用超星平台、专业学科平台、校园一卡通等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办公和教学的互联网总出口带宽提升到1G;网络主干升级至万兆,全面提升网络硬件设施的ipv6兼容能力,推进5G网络校园覆盖;建设高性能数据网络中心,形成5G校园网络无线覆盖

3.加强教学实训、人才孵化、创业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新型实训中心建设。共建数字仿真实训室,增强学生智能化实习体验。深挖超星课程平台、智慧化校园平台的功能,打造智能高效的网络办事平台。努力打造信息化与工作的融合体。

4.打造信息化基础平台。推进信息化基础平台及常用功能模块化建设,按照学校发展需求制定智慧化校园建设规划。完善安全防控设施配置,提升技防水平,建立信息安全投诉机制,强化责任追究,有效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5.大力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以教学活动带动教学改革,开展信息化示范课、校级教学能力大赛选拔赛、名师区域性活动、信息化系列培训等方式让信息技术的使用根植到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各种方式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

四、组织分工、保障与规划管理

(一)组织分工

学校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淄博信息工程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22-2025)》领导小组,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科室及专业系(院)主任为成员。负责学校三年规划的制定和执行,明确具体分工及责任,以过程督查,阶段成果倒逼机制,确保规划内容的落实与质量。

组长:张林丽

副组长:刘浩、孟宪辉、陈晓君、王伟泽、张学

成员:科室部门及专业系(院)主任

(二)保障措施

1.依法治校

1)学校管理注重激励,体现公平,既营造“激情创业、追求卓越”的工作氛围,又积极倡导“公平互助、和谐民主”的人文追求。

2)健全学校党总支、工会、团委各级组织关于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各类关心教职工工作、生活制度,疏通各种民主参政、议政渠道,形成健全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

3)进一步整合学校职能部门,明确部门职责,落实校级领导周表格式管理、部门领导月汇报制度,努力构建部门轻松合作的工作氛围。

4)坚持干部年轻化思路,建立干部年龄限制和任期限制,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运行机制。加强干部思想教育,完善干部学习制度,重点提升干部奉献意识和管理水平,树立“先干一步,关爱为本,责任为重”的干部理念。

5)教师成长方面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实行违反“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强化教师师德意识,把教师做人放在首位。通过提供培训和双证验收制度,推进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步伐,完善好教师梯队建设,逐步打造师德高尚,技艺精湛的教师队伍。

6)强化职员服务意识,明确职员服务对象,降低职员管理重心,落实基层、部门管理制度,以“职员工作流程”作为抓手,提高职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7)积极宣扬教师“奉献、快乐、发展”的事业观追求,宣扬“和谐、进步、自强、自立”的学校精神,从精神层面影响教师的积极行为。

2.加强教学诊断

1)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相关制度要求,不断完善学校常态化周期性教学工作诊改制度和工作机制。

2)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工作计划,落实相关措施,扎实提高工作效率。

3)有序推进学校自我诊改工作,对学校办学理念、教学工作状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状态、师资队伍建设状态、资源建设状态、制度建设与运行状态、需求方反馈等方面进行定量定性评价分析,得出诊断结果。

4)完成学校教学工作自我诊改报告、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学校年度质量报告等材料。

3.完善学校文化

1)凝炼富有职教特色的文化体系,着力塑造好学校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形象工程,突出校企深度融合理念,不断丰富与发展独具特色的理念系统、行为系统、视觉系统。

2)加强师生对学校文化的理解和认识,通过系列活动将学校文化植根于每一个师生的心中,产生师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内在力量。

3)结合校园环境建设,细化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等区域的文化建设,打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化和教育,体现出校园“处处皆教育”的深刻内涵。

4)科学布局,合理规划,立足实际,不断绿化、美化、净化校园,不断提高教师办公条件,为师生创造安静、温馨、舒适的工作环境。

(三)规划管理

项目名称

工作目标

工作达成标志

实施措施

责任人

构建“体验式”德育全链条育人项目

 

德育是教育的基础性工程,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日常工作的保障,形成系列化、渐进式、体验式的德育素养培育新模式。我校秉承“在活动中教育学生,在体验中激励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理念,开展各具特色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提升综合职业素养为目标的修身计划和以体验为途径、以实效为宗旨的“体验式德育特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长的快乐,在体验中感悟生活,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幸福。

 

2022-2023年,在《班主任工作手册》、《学生手册》、《学生评价手册》等校本教材的支撑下,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基本成熟,进入实践环节。

2023-2024年,落实“六个一”工程。开展了以六个一为核心的学生快乐体验计划,即:每天练一张字、每月读一本书、每月欣赏一部电影,每学期参加一次演讲,每人参加一次为期一周的“学生素养提升值周活动”,每人选修一门特色课程。

2024-2025年。学校设立“素养提升值周活动”,设置丰富的课程体验活动:应急救助知识培训、收纳整理课程、校园劳动、礼仪训练、团队心理训练等,磨练意志,学会劳动,服务他人,分享快乐,参与管理,学会负责。每个学生每学期参加一门选修课的学习。

1.从大的德育“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评价”,到小的“每月教育主题、主题班会、特色活动”都做了规划与设计,内容详实、贴合实际;对校长、业务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社区代表和企业代表的德育工作要点做出了明确规定,极具指导性;形成了学校读书工程、演讲计划、影视教育计划等特色方案,简便易操作,针对性强,实效性高。优质的课程体系的规划展开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蓝图,提高了德育工作的规范性、全面性和层次性。

2.学校为学生制定了两年读书计划,确定每月的书目,开设阅读课,师生共同阅读,分享收获。每学期确定一个主题,为学生提供至少四次登台演讲机会,分别评选班级、专业部、学校等不同层面的演讲明星。

3.学校设立“素养提升值周活动”,设置丰富的课程体验活动:应急救助知识培训、收纳整理课程、校园劳动、礼仪训练、团队心理训练等,磨练意志,学会劳动,服务他人,分享快乐,参与管理,学会负责。每个学生每学期参加一门选修课的学习。学校围绕“德能相济、知行合一”的校训,“修身养能、自信敏行”的学风,成立了“金话筒”演讲、剪纸艺术、烹饪、插花、简笔画、围棋、手工制造等不同门类的共64门兴趣盎然的选修课程,让选择成就学生梦想。

胡剑峰

李国柱

选择性课程改革项目

以学分制为基础,以选修课为载体,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培养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人才;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技能水平,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积极打造精品选择性课程,将课堂延伸至生活,服务教职工和周边社区,提高生活幸福指数。

 

2022-2023年,根据课程设置,制定学分制管理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相关教学管理制度等,使选择性课程的管理过程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确保学分制教学管理项目的稳步进行。

2023-2024年,促进教师更新观念、发掘潜力,努力开设各类选修课程,根据课程发展需求,建设期满,编写校本教材或资料不少于20种。

2024-2025年,实施《金牌课程实施方案》,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推出一批优秀的教师,形成优秀课例不少于10个,形成案例集,引领不同层次的教师专业能力成长。

 

1.根据学生需求和师资配备情况,充分开展线下线上调研,构建了完善的课程体系.

2.引导教师更新专业结构、提升专业水准,获得专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开展课程变革和教学改革的实验;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3.为加强校企融合,打造工匠精神、拓展延伸课堂,,组织专家们开发课程资源,指导培训校内教师,培育优秀学员到企业顶岗实习。

4.加强国际合作,树立“淄信”品牌意识。借助职业教育活动周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契机,集中展示了学校在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过程中的选择性课程成果、特色、亮点和典型经验,展现了学校的发展风采和职教品牌形象。

5.学校改革教学模式及方法,在选择性公共课与专业课中推行“自主合作探究式”、“项目引领”、“理实一体化”、“体验式实践”、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实训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开发选择性校本教材17部。

6.通过与北大青鸟、北京商鲲、莱茵、联通等企业合作,开发微课、视频教学、课堂实训数字化资源。建成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市级精品课程。

李大伟

李霞

教科研能力提升项目

聚焦课堂主阵地,制定专业发展标准及规划,打造高水平专业。强化思政建设,打造思政在线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加大课程开发力度,以淄信卓越教师为教科研骨干、抓住高水平中职校建设契机,做好顶层设计,切实提升学校教师的教科研能。

 

20222023年度,聚焦课堂主阵地,以课堂规范化为年度工作目标,制定专业发展标准,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完善教学相关制度。积极引导专业进行1+X考证的申报。推进教学成果培育项目,扎实推进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研究,落实省市区三级重点课题具体研究工作

20232024年度,依据专业及课程标准规划,推进三教改革,开发校本教材,打造数字化资源,完善教师培养体系,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培养核心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定位职教专业战略发展方向,筹建技术研发中心,服务区域经济

20242025年度,打造高水平专业,以高水平专业引领全校专业发展。建设两个省级高水平专业,论文发表三年不少于30篇,1+X考证项目不少于4个,建设成果在学校相关教学教育领域应用,并在省内外中职学校进行推广;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科研成果显著

 

1.强化教育科研机制建设,聚焦课堂主阵地,以课堂规范为年度工作目标,将教学主体落在专业系。各专业设立发展标准及三年发展规划,完善教学类常规及评选文件,建构教科研评价体系。与企业合作,强化思政建设,打造思政在线课程,1+X考证人数不少于230人。

2.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人才培养方案,以就业和升学为目标,形成切实可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成为专业工作的实施性总方案。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立教学资源库,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3.强化思政建设,打造思政在线课程。积极参加课程思政方面的1门思政课程上线运行,打造3门思政示范课堂。

4.推进三教改革,完善教师培养体系,探索专业教学方法。打造2门精品课程引领学校课程建设,出版2本活页式校本教材,打造省市级教学团队及名师。

5.完善多元化评价平台搭建,探索专业平台建设,针对教学模式改革课题不少于4项,1+X考证专业不少于4个,重点专业双证离校率达90%。

 

李大伟

王皓

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

 

加强智慧化校园建设,实现学习环境信息化和教育资源数字化。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开发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广泛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促进自主、个性化学习,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基础上,整合校园平台,形成教学、管理、服务的新生态。

 

2022-2023年度: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尝试,组织开展示范课、优质课选拔赛,组织参加省市大赛,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达到线上课程40门。推进信息化基础平台及常用功能模块建设升级改造硬件设施,互联网总出口带宽提升到1G;网络主干升级至万兆。学校网络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升级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全高清化、网络化建设,校园统一平台开始建设。

2023-2024年度: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努力建成动态的教、学、研三位一体,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学校基础平台开发再细化(教学平台、管理平台),基于流程的个性化应用模块融合落地。全校园重点实验室光纤进房间、网络设备光纤化改造升级,5G智慧校园专网建设一期建设

 2024-2025年度:学生信息素养提升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利用各种平台培养师生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等,建设高性能网络数据中心,实训室光纤改造,从需求出发,内化已经开发的各种应用,探索开发更多基于流程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进行5G智慧校园网建设,对学校网络中心进行等保认证,提升学校网信安全水平。

 1.借助钉钉直播、视频会议、QQ群研、MOOC资源库等方式,实现线上线下的多维互动。通过“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网格化管理策略,实现远程教学流程化。学生信息素养提升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利用超星平台、专业学科平台、校园一卡通等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办公和教学的互联网总出口带宽提升到1G;网络主干升级至万兆,全面提升网络硬件设施的ipv6兼容能力,推进5G网络校园覆盖;建设高性能数据网络中心,形成5G校园网络无线覆盖

3.加强教学实训、人才孵化、创业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新型实训中心建设。共建数字仿真实训室,增强学生智能化实习体验。深挖超星课程平台、智慧化校园平台的功能,打造智能高效的网络办事平台。努力打造信息化与工作的融合体。

4.打造信息化基础平台。推进信息化基础平台及常用功能模块化建设,按照学校发展需求制定智慧化校园建设规划。完善安全防控设施配置,提升技防水平,建立信息安全投诉机制,强化责任追究,有效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5.大力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以教学活动带动教学改革,开展信息化示范课、校级教学能力大赛选拔赛、名师区域性活动、信息化系列培训等方式让信息技术的使用根植到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各种方式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

 

 

 

武兵

李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