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张店九中深入集体备课教研小结 | ||
---|---|---|---|
索引号: | 11370303MB28657889/2022-5274018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2-09-22 | 发布机构: | 张店区教育和体育局 |
脚踏实地搞教研 殚精竭虑促发展
——刘校长深入备课组指导集体备课工作
新学期开学之际,张店九中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工作有序展开。为进一步增强老师们的集体研究意识,指导各组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的针对性、有效性,让集体备课工作真正成为提高课堂质量、促进教师成长的助推器,学校领导亲临各备课组,参与老师们的听课、评课和研讨,为新学期的集体备课工作提供了极具前瞻性的指导。
(一)初二语文组
9月13日,初二语文组全体老师进行了以“砥砺深耕,精准教研”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校长刘洪斌、副校长赵猛全程参与。
本次活动由王蔚华老师出示常态课《济南的冬天》,组内其余老师共同研讨。
老师们围绕“双减”背景下的语文创新教学方式进行了深入、充分的讨论。
备课组长袁明老师首先做了发言。从先导课、教材解读、课时备课、课堂检测与训练等角度,对本课的整体教学效果进行了点评与指导。她认为,本篇课文的意蕴丰厚,令人回味,需要反复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济南冬天的美好。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要留出充裕的时间,进行多形式的朗读。
李红月、钱宁、宋琳萍老师分别从课文语言点赏析、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与落实等方面,对王老师表示了肯定。还提出,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对课文进行赏析、评鉴的方法,还要学习如何应试、如何进行考场思维模式训练。
信红岩、张军老师分别从课堂氛围、课件制作、创新训练模式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他们认为,创新型训练模式,旨在从多角度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学生只有对语文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有更高的学习主动性和更强的参与课堂意识。
关聪、牛静两位青年教师,则表示从王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学习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经验与思路。同时进行了自我教学反思,明确日常教学中,夯实课本知识,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传授学生审题、解题技巧等很有必要。
最后,刘洪斌校长做了总结性指导,并对初二语文组这种精准分析、狠抓落实的教学方法提出了表扬。特别强调了青年教师在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要求全体教师继续保持积极进取、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责任起于青蘋之末,奋斗兴于你我之间。
此次主题研讨活动,加强了组内教师的合作与交流。相信初二语文组在新的学期,定能积泽而长,积山而高,同行必远!
(二)初三英语组
9月14日周三下午三四节,刘校长参与了初三英语组的集体备课。第三节课,刘校长及初三级部的全体英语老师参与了樊国新老师的一节听课;第四节课,大家对樊老师的课依次进行了评课,随后,同组内的老师商讨了一下接下来的教学进度。
首先,樊老师的这节课是unit2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的一节听说课,整节课课堂节奏紧凑有序,教学环节完整,学生参与度高,反馈非常好。
评课环节中,各位老师针对樊老师的课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其中,庞婷婷老师提出,樊老师的这节课内容充实,对听力材料的运用非常充分,但在pair work 环节中,可以多给学生一些语料,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语言的输出。王青老师提出,在2d对话的输出环节中,可以结合中考考向,以语篇的形式呈现。
最后,刘校长针对英语学科以后的发展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提出要充分利用学科特点,让学生多展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关注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着手进行分层教学。
(三)初四化学组
9月15日,刘校长参与了初四化学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备课流程如下:首先,由常胜老师出示了《溶液组成定量表示》的研讨课;然后,刘校长和初四化学组的老师一起讨论点评了研讨课,并对下周上课内容进行研讨。在研讨过程中,刘校长从更高的角度对毕业班的化学课提出了要求和期望:
1.根据初四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对学生管理采取横向分组,纵向分层的的管理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
3.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方式,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
下周课程的主备人是邹春玲和于秋娜两位老师。邹春玲老师的主备内容是《溶解度的定义》,在备课过程中,常胜老师提出在学习溶解度定义的过程中要渗透“变量唯一”的思想,滕燕老师提出关于“溶解限量”,改为“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更易理解;于秋娜老师主备的内容是《溶解度曲线》,在备课过程中,邹春玲老师提出利用点的移动来引导学生巧妙理解溶液从饱和和不饱和转化的过程,常胜老师提出引导学生理解利用改变温度的方式实现饱和和不饱和的转化实质上是改变物质的溶解度。
在热烈的讨论中,下一周的课显得更加饱满,更加有效,更加有针对性。刘校长对我们的集体备课给予了高度评价!
(四)初二道德与法治组
9月15日,刘校长参与初二道法组的集体备课。此次集备中,主要研讨的内容是《异性交往》。异性交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学会与异性交往,是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内容。对于身处青春期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健康的发展的异性友谊,对促进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出课教师朱菀蓉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设计“野餐中的故事”和“马老师的特殊班规”活动,引导学生掌握与异性交往的原则和尺度,建立与异性的友谊。创设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开展“我喜欢和被喜欢”活动,启发式引导孩子学会恰当处理异性之间的朦胧情感,最后以谈话式的形式进行情感延伸,和学生探讨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刘校长对朱老师的课堂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环节流畅,教师具有很强的亲和力,与学生互动性强。以“情”“品”“行”三个关键字,对参加备课的教师进行指导,“情”:教师要在课堂可以采用点拨、引领等方式与学生达到情感的共鸣;“品”:让学生有品位,树立正确的三观,不断地完善自我;“行”:注重学生德行习惯的教化和培养,对于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不良行为,要及时的批评指正,起到立德树人的效果。同时,刘校长指出,要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课堂讨论和交流中去,鼓励学生多发言,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好的体验感和参与感。
(五)初二地理组
9月15日,上午第三节课,在七年级三班,吕文光老师出示《欧洲西部》研讨课,刘校长亲临班内,全程听课。
同日下午第一节,刘校长亲自参加初二地理备课活动,并就地理教学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区域地理的学习,重在教会孩子们学习方法,当孩子们掌握了学习方法,就可以自学乃至应用。并且,方法需要老师们高度总结归纳,遵循地理区域教学特征,努力使学生做到三个境界:第一,脑中有图。使孩子脑中能展现出所学过的地区的地图,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看图的意识以及从图中找出关键信息的能力;抓住学科规律、掌握学习方法。第二,地理学习的组成一般由四个部分:在哪里----什么样----怎么做----为什么。在哪里就是要研究地理位置,明晰位置特点;什么样就是研究此地的自然和人文特征;怎么做就是在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基础上,对本地区工农业发展特点进行学习和总结;为什么是学以致用,用所学来解决未知问题;第三,使学科规律变为孩子认识世界的认知规律。地理学习,是生长的、是生活的。孩子们通过地理学习所培养的认知能力也应该是他们正确认知世界所使用的能力。
刘校长还说,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是上好一节地理课突破口。从生活中来,学生更感兴趣,学生爱学,学好了之后,学生更喜欢带着地理的眼光审视周围的地理现象,良性循环。
刘校长平易近人的姿态、渊博的知识以及事必躬亲的态度,给初二地理备课组每一位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对初二地理教学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全组受益匪浅。
(六)初三生物组
9月13日,经过几天的认真准备,初三生物集体备课于上午第三四节在史地教室进行。第一节课是赵永华老师出课,其他三位成员宋连滨老师、王燕老师、焦雪莹老师听课,刘校长也亲自到场听取了这一节课。课题为初三生物第七单元第一章第四节《鱼类》。为了更有效的贯彻落实新课标“教学过程重实践”的理念,老师们精心准备了十几条鲫鱼让学生观察,亲自体验触摸鲫鱼体表,观察鲫鱼体型体色运动等.
第四节,三位听课教师依次对本节课进行了点评,肯定了课堂中的优点,以及对新课标的落实情况,并且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接着,全组又进行了下周内容的集体备课研讨,由王燕老师进行主讲,对下周的教学内容《两栖类和爬行类》进行了教学过程分析。其他三位老师分别提出了各自的修改意见。
最后,刘校长分别对今天的课和初三生物的集体备课工作进行了点评指导。刘校长指出,生物课堂要注重对学生生物学基本观点的教育,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准确合理,要注重小组合作探究去总结结论,获得知识,减少教师的讲解;集体备课过程要重视实效,主备教师和其他教师都要对授课内容进行准备,研讨过程才有交流的价值。
(七)初三历史组
针对初三小中考时间紧、任务重的现状,初三历史备课组结合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努力践行“大单元”教学理念,对课业内容再度整合,并逐步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9月14日,刘校长深入初三历史备课组进行指导,秦政老师出示研讨课。经过刘校长的点评和老师们的集体研讨,老师们在以下方面达成了共识。
1. “大单元教学”势在必行,钻研教材才能稳中创新。
初三的特点:时间短、课程紧、任务重,如果不把课程重新整合压缩课时量,仅仅按照课程要求按部就班,则会错过中考复习的最佳时机。而大单元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压缩课时节省时间,更在于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更清晰、更完善的思路体系。所以:简单把两个课时的内容拼合在一起,不叫大单元教学,而更需要的是重新的建构与编排,按照逻辑的联系重新安排教学进程。如此,更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准确把握和对考点重点的精准预判。
2. 小组活动依旧重要,活动效果重于活动形式
初三的课堂,相比于初一初二可能少了一定的趣味性。历史教研室一再强调初一历史课树立兴趣的重要性,而初三的课堂以直击中考为主。但是,“应试”不代表“无趣”。没有学生不喜欢有趣味的课堂,而有笑声的课堂同样也会有深度,二者并不矛盾。秦老师的个人风格,课堂的趣味性大都来源于自身的语言特色,而小组活动则是应该加强的方面。同样,小组合作的效果应该重于形式,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达到引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目的才是根本宗旨。
3. 抓大放小,紧盯考点,打造效度课堂。
整合后的课业量自然是要比正常的教学进度紧张得多,课时缩短的前提下,想要再做到面面俱到显然不现实了。这时候就应该需要对考点重点的精准把握,在处理授课内容时抓大放小,只留大重点、带过小重点、舍弃非重点。因而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同时多做做中考真题,将会大有裨益。
践行“生命历史”,探索“大单元教学”,必将助推历史教学更加深入地发展。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而课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新学期之初,刘校长深入课堂,走进老师和学生中间,对各备课组的工作进行调研和指导,为各组的教研工作找问题、明思路、指方向,既脚踏实地,又高瞻远瞩,必将促进我校各学科的集体备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