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店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张店七中三年发展规划
索引号: 11370303MB28657889/2022-5271729 文号:
发文日期: 2022-04-15 发布机构: 张店区教育和体育局

张店七中三年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2-04-15
  • 字号:
  • |
  • 打印

一、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张店区第七中学于20008月落成并投入使用,是一所国办初级中学。学校占地42.7亩,建筑面积13300多平方米,拥有集教学、实验、办公、各种功能室、大型报告厅于一体的综合大楼。学校现拥有62个教学班,3120余名学生,215位教职员工。学校专任教师全部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高级职称教师52人(包括正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教师128人,教职工平均年龄42岁,是一支学识高、观念新、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党总支保证监督、教代会民主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学校内设科室8个,分别是校务办公室、教学管理处、学生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安全保卫办公室、艺体科技中心、后勤服务处、团委。

(二)发展优势与潜力

1.课程建设成绩不凡

我们有一支“专业精良、风格显著、善于反思”的学习型教师队伍,具备课程建设的基本条件,而且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在上一个三年规划中,已经以调适取向为主进行了课程建设,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同时创生了部分校本课程,心理健康、大课间励志时间等校本课程已具特色。

2.科研意识深入人心

“生活化、生命化、个性化”为特色的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合作学习深度融合”的“三化”课堂教学策略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在课堂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老师们的科研意识不断增强。

3.教师管理成效显著

经过20202022年三年规划的实施,我校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教师梯度化管理模式,以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为切入点,以“小课题”为突破口,采取团队带动个体、优秀个体引领团队的发展模式,项目研究成果展示活动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经过三年的努力,一批师德高尚、专业能力强、熟悉现代化教学、理念先进、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优秀教师正在不断成长。

4.德育工作扎实有效

学校有一支爱岗敬业、凝聚力强的德育管理队伍,在坚持“首遇责任制”、“学生自治自主管理”、“全员育人制”的基础上,学校还以学生为主体成立了博约校委会,以家长为主体成立了家委会,并卓有成效开展工作,为学校建立完善的德育体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有待于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但有影响力的名师少;课堂改革和课程建设仍需深入;学生的养成教育需要加大力度;由于班额过多,学生人数众多,在实现教育调均衡发展方面面临诸多现实困难,导致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难度大,安全隐患多;建校20多年,部分教育教学设施已显陈旧,体育设施严重不足,学生体育课和“阳光体育”的活动空间也严重不足;“学在七中”的特色建设有待于系统规划与加强。

二、规划愿景

(一)办学理念

我校的办学理念为“学在七中”,具体阐释为:

1.学校是师生学习的地方,而且是师生共同学习的地方;学校姓“学”,七中应为师生创造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

2.七中应以促进师生学习而著称,围绕学习形成办学特色。

3.学在七中还意味着,求学者到七中,七中将成为学子向往的地方。                                          

(二)学校愿景

这是一所简朴的学校,这是一个适合学习的地方。

为了学习,教师和学生们相聚在一起;因为学习,人们享受着现在,把握住了未来;是学习,正是学习,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将在这里展开美好的画卷。

这里,每个人都是学生,每个人又都是老师;在那神奇的未知领域,人们如此虔诚;在那浩如烟海的学问面前,人们如此谦逊;而当人们在

习的时候,忘却了身份和年龄,师生之间便消失了界限。

更特别的是,我们都善于向自己学,用我们自己的风格和方式,学会如何才是真正的学习,更学会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自己。因此,每个人都成为了自己的老师。

七中,就是这样一所令人着迷的学校,人们都那么的恬静和安详,那么执着和坚韧,而忘记了校门外世俗的喧嚣。

于是,所有人都由衷的赞美:学在七中……

(三)总体目标

办学目标:为实现“效能卓著、特色鲜明、值得信赖”的齐鲁名校目标不懈努力。

培养目标:培养“会学习、善动手、有特长、能承担”的优秀学生。

办学特色:打造“专业精良、风格显著、善于反思的学习型教师队伍”,推进“合作学习深度融合”的“生活化、生命化、个性化”“三化”课堂改革,构建富有七中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办“教师舒心、学生欢欣、家长称心、社会放心”的教育。

三、重点发展项目

(一)德育工作

▼项目名称及主题

德育工作--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打造高品质德育。

▼工作目标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沿着家校共育、自主管理、班级建设三条发展路径,铆接九个德育支点,以《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为指南,以项目化推进为手段,描绘七中家校共育新样态,打造学生自主管理新高度,培育德育特色新品牌,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打造高品质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助力学校办学品质提升。

▼目标达成标志

2022-2023学年

1.家校共育共建。形成家校共育的体制、制度和课程建设成果。

2.自主管理聚力自治组织。构建团队领导下的自治组织制度体系;建立实践课程领导机构,优化实践课程体系;发挥学生评价作用,促进学生自治建设。

3.班级建设成品打造。完成班级建设系统构建,完成“每班一品”成品打造。

2023-2024学年

1.家校共育共情。家校共情能力不断提升;完善上年各项成果。

2.自主管理聚力实践课程。形成精致的实践课程体系;以红领巾争章评价为引领,激发学生自主管理热情;形成学生综合素质博约多元评价优化方案。

3.班级建设优品打造。班级管理机制更成熟,打造“每班一品”优品特色项目旗帜班级。

2024-2025学年

1.家校共育共享。形成紧密和谐共育共同体,涌现出部分共育科研成果。

2.学生自主聚力学生评价。成果如下:自治组织、实践课程、学生评价的优化评价方案;完善的学校《少先队红领巾争章评价方案》;“精准”为主题的学生评价精品成果材料;“精致”为主题的实践课程精品成果材料;“精良”为主题的学生自治精品成果材料。

3.班级建设精品打造。形成部分“每班一品”精品特色项目,完成 “精品项目”成果汇总;德育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实施措施

家校共育、自主管理、班级建设三个项目齐头并进,每个项目每年聚焦一个支点,兼顾其他。

1.家校共育,拓宽渠道共谋学生发展

1)共建:齐心共建,筑牢根基。建立共育领导机构、指导机构和工作群平台,发挥校内共育指导师的作用,开展共育痛点问题解决的案例征集。实施共育助力课程,家委会参与民主管理。

2)共情:换位同理,和谐共情。持续加大家校共情力和同理心培养的活动设计力度。

3)共享:和合共育,成果共享。加强教师培训,筑牢共育责任担当基础; 围绕“和合共育”主题引领教师进行共育成果的转化,提升共育自觉;进行共育成果共享活动,引领共育深研。

2.自主管理,优化平台学会自主发展

4)自治:自治促进自主。在学校少工委的指导下,学生团委、少先大队委与博约校委会、少先中队委与学生自治委高度契合,形成“一套人马,两套班子”架构;加强三级学生干部团队学习,增进学生干部作风建设,提升学生干部常规管理能力和实践课程自主实施能力。

5)自修:课程涵养自主。依据德育一体化思维,对实践课程进行统筹实施,设计“励志”、“梯级”、“自主”、“交往”、“沟通”、“节会”、“实践”、“研学”、“评优”、“仪式”、“劳动”等课程内容,以终为始,推进“实践课程”精品打造。

6)自评:评价引领自主。持续对学生评价规范化;评价指标体系增删调补更精准;改变评价思路和程序等,抓正向激励;与红领巾争章融合实施。

3.班级建设,以点带面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7)成品:打造“每班一品”成品。进行“每班一品”成品构建,强化审核修正和挂牌激励;进行互助式研修;发挥班主任和学生在活动中的双主体作用,加强班级建设。

8)优品:培养专家型班主任。进行班级机制研讨;进行“每班一品”优品成就优班评选活动;开展优品项目成果研究和成果管理,加强班级建设。

9)精品:提高班级建设水平。进行“每班一品”的精品成果展示评选;“精品”打造推进班主任研修;“请进来走出去”引领班主任将实践行动转化为理论成果,加强班级建设。

(二)课程建设

我校致力于课程建设,以富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响应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需求,巩固学校核心竞争力,丰富学校发展内涵,以更好践行“博文约礼”的校训。围绕“学在七中”的办学理念,形成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培养会学习 善动手 有特长 能承担的优秀学生”,是我校课程构建与实施的源动力,也是课程评价的价值追求和要求。

▼工作目标

“学在七中”的课程体系总的目标围绕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学在七中”的办学理念为指导,围绕“培养会学习 善动手 有特长 能承担的优秀学生”的培养目标,构建“会学习”、“善动手”、“有特长”、“能承担”的学校课程框架体系,形成 “国家课程整合基础上的人文类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融合开发”、“国家课程与德育课程融合开发”“国家课程与劳动课程融合开发”等“融合”色彩浓厚的学校课程“群”,建设七中学校课程,形成校本特色,总结实践经验。

▼目标达成标志

2022-2023学年

1.实现国家课程内的整合和融合。语数外综文综理五大学科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学校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要价值依据。从必备知识、学科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等三个层面自下而上架构学科素养的金字塔模型,完善《张店七中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纲要》,依据《学科课程纲要》规范学科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安排、考试节点建议等内容。学校通过构建“区域主张—核心素养—关键能力—课堂教学—综合评价”一系列模型使学生核心素养具体化、易操作化。

2.学科组制定出各学科分段素养能力点,对国家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修改完善《张店七中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教材统整及进度表》并付诸实施。并初步探索人文类课程(语文、英语、综文)、自然科学类课程(数学、综理)的融合开发,本学年形成一个跨学科课程融合开发探索的精品案例。

2023-2024学年

1.规划课程融合点,论证出台《张店七中课程融合开发实施技术手册》。

2.依托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开发等培养精品融合课程,实现从国家课程范围内的课程融合上升到人文、自然科学课程与德育课程、劳动课程、艺体类课程的融合开发。本学年形成两个国家课程与德育、劳动课程融合的精品课程。

2024-2025学年

1.在前两个学年的基础上,开设“个性课程超市”,教师发展中心列出个性课程清单,联合教学管理处、艺体科技中心、学生发展中心等口室出台《个性课程超市开设及运行细则规范》《个性课程超市评价细则》,依托国家课程整合实施、社团活动、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等展开课程实施。

2.真正达成通过课程建设培养“会学习”、“善动手”、“有特长”、“能承担”的优秀学生目的。本学年作为三年规划的第三年,要力求总结课程融合开发的经验,有国家级论文发表。

▼实施措施

1.国家课程的整合与融合

1)人文类学科课程的整合

通过人文类学科的建设,为本校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提供经验,重在提高教师课程实施和转化能力、学科组课程研究和合作能力。稳妥推进语文、英语、思品史地国家课程目标和内容的整合;编撰人文类学科课程的《课程校本化实施教材统整及进度表》、《校本课程实施及评价方案》。

2)数学和科学类课程的整合

通过数学和自然科学类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以更好地实现本校的培养目标。从“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化,促进教师形成教学风格,使教师的个性潜能得到更大的发挥。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课程紧紧围绕国家课程目标,针对本校培养目标和学生需要,对教材进行有序的校本化处理。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把握课程意图和教材结构与内容;筛选教学内容,补充、重整、删减现有教材;整合教学资源,挖掘和利用各种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以章节(单元)整体设计教案,而后设计课堂教学目标。编撰人文类学科课程的《课程校本化实施教材统整及进度表》、《校本课程实施及评价方案》。

3)探索国家课程的融合

适应时代需求和学生人格成长的需要,对人文类学科和自然科学类学科中选择融合点,开发跨学科新课程(如文言文中的中国古代史、微粒观中的生物等)。通过融合赋予国家课程灵动、大气的面貌。起到知识在应用中灵动、德育在课程中渗透、精神在学习中丰满的作用。真正培养学生会学习、善动手、能承担的优秀品质。

2.跨领域的课程融合

在国家课程整合和融合的基础上,进行人文课程、自然科学课程与德育课程、劳动课程的融合开发,形成校本课程群。

1)做好人员组织和课程开发规划

定位国家课程与德育课程、劳动课程融合开发的点,组建好各课程的课程融合开发小组。做好任务规划。课程融合开发小组填写所开发课程的申报书,拟定课程融合开发实施方案,保证课程融合开发有序、有效进行。

2)国家课程与“博约”德育活动课程的融合开发

形成以“仪式课程”、“节日课程”、“德育实践课程”、“团队活动课程”等为支撑的课程体系。“仪式课程”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融合,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节日课程”与语文课程相融合,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如端午话家国等)。“德育实践课程”与史地生等课程相融合,开发学生自主探究等课程(如家乡绿水青山行等)。团队活动课程也可以与道德与法治课程、历史课程相融合,依托具有教育价值的点,开发校本课程(如张店抗战英雄故事会等)

3)国家课程与劳动课程的融合开发

形成劳动课程与国家课程相互渗透的课程特点。将劳动课程与人文学科、自然学科课程相融合,以人文学科中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等课程承担劳动课程的价值观培养。以自然学科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承担劳动课程中具体劳动技术和能力的培养。各学科组作为课程开发主体,找到各自融合点,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

(三)课堂教学

落实课程研究成果,围绕学校培养目标,深化课程实施,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做到目标定位准,行动路径明,制度追求严,课程落地实,课堂研究深,教育追求远,推进有效的“三化”课堂建设,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最终实现学科育人。

▼工作目标

    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战场的课堂,旨在通过创建“学习共同体”,实现“真实性学力-真实性学习-真实性评价”,求得“全员发展”与“全人发展”。在“双减”背景下,以“三化”课堂为支撑,信息技术2.0为媒介,探索教学的基本属性及本质特征,并据此构建科学合理、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教学行为及质量评价体系,有效组织课堂及开展教学、推进课堂形态及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升学校育人水平,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有效实现“减负、提质、增效”。

▼目标达成标志

2022-2023学年

1.各学科组梳理本学科初中阶段的课程标准,提炼出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提取学段关键素养,结合每个学科区域内学科主张,对教材进行统整,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抓手,科学配置课程资源,提升课程实施水平,课堂教学落实关键素养。 制定完善《张店七中学科课程纲要》、《张店七中学科课程实施统整进度表》。指导学生系统的学习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应用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评价来完成可教、可学、可评的素养目标,旨在形成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最终从“知识至上”到“素养为重”,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

2.构建“有效”的“三化”(生命化 生活化 个性化)课堂,建设高品质课堂。以有效用、有效率、有效果三个“有效”为理念,制定《张店七中“三化”课堂观课量表》,结合量表,对教师课堂教学实施评价。在实践和探索中凸显“三化”课堂的有效特征,在课堂的每一处细节上落实好、解读好、诠释好“三化”的内涵。

立足“生活化”做好课堂中落实好表现性评价活动设计,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采用生活化的学习资源、学生像在生活中一样与他人合作交流、相互促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学习不可分割的关系,便会领悟学习的价值,更能体会“好好学习”和“好好生活”之间的因果。

强调“生命化”,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可选择的资源和更生动的学习方式,让生命始终充满活力。

倡导“个性化”,强调对每一个个体的关注。要以正确的态度接受每一个、信任每一个、欣赏每一个,为了成就每一个而不断地自我完善。

2023-2024学年

1.聚焦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合作学习”为抓手,信息技术2.0为媒介,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自主、合作、探究等的课堂教学策略,落实“教学主导—学习主体”的理念,提升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2.以学科组为单位,推进智慧黑板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课堂互动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智慧化水平。

2024-2025学年

1.各学科组以智慧课堂为媒介,针对不同课型进行研究,催生课堂互动式、交互式的变革,形成不同课型的成熟的教学模型。

2.让学科核心素养依托于学科问题的解决过程和学科思想的经验过程,引领学生的认知领域从低级思维到高阶思维的转化形成,以“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学习结构—学习目标”四大视角呈现的“深度学习”为特征的课堂。

▼实施措施

1.加强集体教研

各备课组认真研读课标,精准把握每个学科学段核心素养,精心进行单元设计、课时设计,将素养落实到每一节课的课时目标里。备课组长做好把关,单元主题设计,按照单元制定单元思维导图,按照教学评一致性的逆向教学法进行课时教学设计,并及时将材料上传教师发展中心作为课程实施的过程材料。备课组长做好每周的督导,教学管理处和教师发展中心要定期召开课程、课堂等质检的专题会议,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

2.开拓智慧技术支持下的“因材施教”,提升课堂品质

智能时代“因材施教”教学模式的实施离不开智能技术的支持,教学中各备课组需加强希沃白板功能的技术研讨。

根据艺体科技中心出台的《技术点列表》,选择适合本科目教学的技术点,在集体备课时单独拿出时间进行智慧黑板技术应用的说课与研讨。教学管理处在每周的集体备课检查中,将智慧黑板使用的说课与研讨情况作为必查项进行检查,在主备人说课中,要重点说课堂教学设计中哪几个环节用到希沃白板的什么功能来实现的教学目标,备课重点研讨希沃白板与本年级本学科的融合问题。教学管理处详细记录并在集体备课反馈中予以公布,备课组集体备课未进行此项工作的,在备课组执行力分数中予以体现。

3.聚焦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完善课堂教学改革的闭环管理:“备 教 学 评”一体化,以“合作学习”为抓手,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自主、合作、探究等的课堂教学策略,深度把握问题系统,精心设计“核心问题”,引领学生进行 “深度学习”,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

实施跨学科综合性教学,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以知识学习为基础的特殊认知实践、文化实践、社会实践、审美实践和生命实践。同时以智慧课堂为媒介,催生课堂互动式、交互式的变革,为课堂体质赋能。

4.优化三化课堂,强化关键素养,凸显有效教学

优化“合作-探究”教学,打造“生活化 生命化 个性化”自主有效的品质课堂。课堂的实施两条线贯穿:一条是围绕目标的教学设计,另一条是为了完成目标的合作学习策略和技能。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与关键能力,清晰阐述教与学的目标;围绕目标做好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每个环节要有效解决教学推进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层面的问题;确定教学实践及教学节奏,确定各环节的巧妙过渡,预设出现意想不到问题时如何跟进与调控,即抓住课堂生成,促进学生多维思考,从而更深刻的领悟所学内容,做到以学定教。      

任课教师要关注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尤其注意评价任务设计一定要先于教学活动设计,这是“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原理的要求,这样就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更精准地达成教学目标,这往往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进行“逆向设计”。

同时还要通过课例研修来优化三化课堂。课例研修要呈现几个关键的要素:学科大主题-学段主题-个人主题,同时要体现学科主题与个人研究课题的切合,课堂实施中依据主题进行“三备两磨”式的课例研修;课例研修要贯彻连续性的“初备-研讨-观课-评课-改课”,深度分析教材,把握教学内容本质,充分运用好课例研修观课量表,以此来强化研修过程的科研质量;课例研修要呈现“序列性和梯度化”的研究轨迹,每次研修要将可以推广的经验、问题呈献给每位参与者,并提出解决的方案,作为下一周研修的方向。

5.优化校本教研,撬动教师专业成长,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关注校本研修的三大变量:一是主题,二是观课量表,三是课例的有效性。各学科团队围绕一个主题、一个课型、一个案例进行深度研修,研修按程序化进行,以保障其效度。学期初根据学科组实际情况及前段时间的研修进度确定本学期的研修主题序列,每次研修前要根据主题出台相应的《观课量表》,依据《观课量表》进行听评,在研修会上进行评课,关注改课,再进行二次说课讲课,达到“同课异构”。学科组每次出示的课例要围绕周主题,出课前要进行个人备课,集体研讨,有必要进行第一次磨课。保证课例研修的实效性。

6.关注课堂的延续——“双减”下的作业布批

根据《张店七中关于作业调控的相关要求》,以备课组为单位,加大作业研讨力度,精心选择,精心设计作业,体现作业分层,增加探究性、实践性作业,各备课组统一作业,实施备课组长负责制。

依据《张店七中关于作业全批全改的相关要求》,凡是布置的书面作业必须全批全改,并注明批改时间,对学生作业要做等级评定和批语评价,教师的批语字迹要清楚,具有启发生和指导性。语文的作文要打分数,进行眉批和总评语。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不额外布置其他家庭作业。

针对作业布批情况,教学管理处联合各级部加强监督,完善制度,做到统一管理。同时,通过精减作业,倒逼教师的课堂教学,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四)教师队伍建设

完善教师梯度化管理体系,培养区域内影响力的名教师,打造“专业精良、风格显著、善于反思”的教师队伍。

▼工作目标

通过梯度分层的人力资源规划实施,形成实效性强的教师梯度化管理方案,使不同梯度教师在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融合实施方面有所发展,打造一批新生代名师,推动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助推学校可持续发展。

▼目标达成标志

2022-2023学年

1.完善教师管理机制,完善充满活力的教师用人机制,完善以课例研修、专家报告会为载体的校本培训体系。

2.各梯度教师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积极主动由成长型、骨干型向专家型靠拢。

2023-2024学年

1.以教师梯度化管理为抓手,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为专家教师打造展示自身教育教学功力的“博约大讲坛”,发挥专家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带动作用,力争在高级别刊物中发表研究成果。

2.骨干教师立足课堂,围绕学科素养展开研究,出示区级以上公开课等达到一定规模。课题研究出成果。

3.成长型教师立足课堂教学,认真钻研、精心备课、追求课堂高效益,教育教学成绩优异,部分青年教师在区级出示公开课。

2024-2025学年

1.不同梯度教师通过不断实施梯度化管理中要求的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课程整合融合实施,打造一批师德高尚、无私奉献、崇尚一流的各层级新生代优秀教师。

2.有数量可观的青年教师获评“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

▼实施措施

1.校本培训助力专家引领

为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素质,积极探索和实施教、学、研一体化的校本培训模式,真正实现教育与教学并重,形成教研与科研并举、理念与实践结合、学校与教师同行的校本培训新格局。培训中要发挥专家教师引领作用,以提升专业同伴教育理念,提高人文修养。

在课例研修和专家报告会基础上,开发“博约大讲坛”项目。为专家教师提供平台,把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平时生活的语言与思维,帮助同伴转化为日常工作的常规习惯。专家教师要提升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探索实验经常搞、研讨交流定期办、论文总结经常写。形成个性化的教师教学风格,着眼于自主发展,主动成长。

2.优质课例赋能骨干跨越

骨干教师作为学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教育教学中流砥柱的作用。骨干教师通过精研课例,成为学校发展的主力军。并通过从骨干到专家的层级跨越实现自身专业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机融合。

完善《有效教学理念下的课例研修观课量表》,骨干教师在承担课例研修中打磨经典课例,提升教学能力;组织学科教学大比武,在大比武中磨炼优秀课例,提升骨干教师教学硬功;鼓励骨干教师承担参加国家省市区优质课、优课、公开课,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磨课专家组,在磨课中提升骨干教师专业水平。为骨干教师向专家跨越赋能。

3.多策并施托举青年发展

青年教师的成长关系学校可持续发展大计,将青年教师发展抓实,为学校发展贡献不竭的动力。

出台《青年教师教案书写规范》《青年教师听评课规范》手把手教会青年教师基于“有效教学”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和听评课技术;定期举办青年教师发展系列培训,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功力;组织青年教师优质课和青年教师课堂开放周活动,以竞赛搭建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舞台。通过以上多策并施,托举青年教师发展,养好学校发展的“后劲”。

4.减轻教师负担,搭建发展平台

适度为教师“瘦身”,让有潜力的教师能够有时间、有精力搞教学研究,将论文课题等教学成果纳入教师考核,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或论著,80%以上的教师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为教师“走出去,请进来”搭建发展平台,真正实现“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使老师有思考、有激情、有发展的内驱力,享受工作的乐趣和幸福。

5.立足“三化”课堂,实现智慧成长

明确教师的教学生命在课堂,引领各梯度教师立足“三化”课堂,

聚焦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引领学生“深度学习”。以“合作学习”为抓手,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自主、合作、探究等的课堂教学策略,深度把握问题系统,精心设计“核心问题”,引领学生进行 “深度学习”,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立足课堂锻造本领,成长为业内有影响力的名教师。

四、实施保障

(一)思想保障

《规划》的实施和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将定期召开各级会议,积极学习本规划,以凝聚全体教职工的共识,将本规划作为学校内部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纲领,在工作中贯彻执行。

(二)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三年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环节;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体教职员工,鼓足干劲;行政中层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分工合作,打造“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工会起好桥梁作用, 充分发扬民主,积极调动全体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广泛听取教职工的合理化建议,上下一心,同心协力,积极营造和谐奋进的内部环境。

(三)制度保障

1.加大学校现代制度建设,健全完善校务委员会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家长委员会制度,初步形成决策、执行、监督、评价的良好运行机制,不断提升依法治教水平;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规划不断修订、完善、提高,并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和改进;建立公正而又明确的教师评价制度,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健全完善现有的教职工考核、聘任、考勤制度,使之更具激励和导向性。

2.及时作好规划各阶段的检查测评工作。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各部门及个体的短期目标行为进行评估,将行为绩效与实施奖惩相结合,鼓励先进,激励全体,真正提高学校组织的整体效应。

(四)资源保障

1.经费保障:科学合理地编制学校年度预算,保障学校(课程建设、教师科研、教师培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自治管理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学校的发展和规划的实施提供物质保障。

2.后勤保障:贯彻学校“主动服务、承诺服务、服务到位”后勤工作思想,不断规范后勤服务岗位设置,充实后勤工作人员队伍,加强制度考核力度,确保相关人员能做到在其位、司其职、尽其责,保障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加强学校内控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内控制度的执行力,规范学校经费特别是专项经费的使用,进一步提升全校教职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坚实的后勤经济保障;进一步加强学校础设施建设,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不断推进校园基础建设,做好教室墙壁粉刷,内庭院、车棚、暖气管道改造,功能教室、实验室升级,提升学校整体形象。

强化“应用就是最好的建设”的互联网+教育理念,加快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加大信息化教学的资金投入,深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3.安全保障: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平安校园的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制定落实各种安全应急预案,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安全演练活动,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能力。

(五)监控与评价

建立并健全校务公开、民主决策和民主评议制度,定期召开教代会。《三年发展规划》需经教代会通过。一经通过,扎实落实,制订相应的年度实施方案和评估体系;每学期、每学年检测规划实施情况,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