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张店区华润实验小学课程实施方案(试行) | ||
---|---|---|---|
索引号: | 11370303MB28657889/2023-5494660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3-09-01 | 发布机构: | 张店区教育和体育局 |
张店区华润实验小学课程实施方案(试行)
为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试行)》(鲁教基字〔2023〕8号)、《淄博市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试行)》(淄教基字〔2024〕25号)和《淄博市张店区课程实施方案》,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提升育人质量和水平,经学校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使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按照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深入推进“五育”并举,面向全体学生。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加强正确价值观引导,重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育。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发展需求,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坚持系统构建,注重课程综合。严格落实国家课程,规范建设地方课程,科学设置校本课程,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课程实施体系。系统规划设计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加强学段衔接,注重课程综合,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实施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逐步实现课内外学习有机融合。
(三)坚持理念引领,推进实践育人。加强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学习,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优化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式与路径,积极探索新技术背景下学习环境与方式的变革,持续提升实践育人的水平。
三、课程设置
(一)课程类别及科目设置
义务教育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类。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奠定共同基础;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补充,兼顾差异。义务教育课程九年一贯设置,我校按区域“五四”学制安排。
1.国家课程设置。国家课程所有学生必须按规定修习。国家课程设置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英语、信息科技、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我校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022年版),有关科目开设要求说明如下:
道德与法治在一至五年级开设,每周2课时。
语文在一至五年级开设,周课时数根据青少年儿童认知发展特点确定为一二年级每周8课时,三四年级每周7课时,五年级每周6课时。书法在三至五年级开设,使用语文课程课时,每周1课时。
数学在一至五年级开设,周课时数根据青少年儿童认知发展特点确定为一年级每周3课时,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四五年级每周5课时。
英语从三年级开始开设,以听说为主,每周2课时。
科学在一至五年级开设,一二年级每周1课时,三四五年级每周2课时。以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实验能力为主要目标,内容以兴趣类、实验类课程为主,同时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安全性和趣味性。
艺术在一至五年级开设,其中一至二年级包括唱游·音乐、造型·美术;三至五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相关内容。音乐、美术科目每周各2课时。
体育与健康在一至五年级开设,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四五年级每周3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均安排1节课外活动课。同时,有效组织阳光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校内中等强度及以上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劳动、信息科技独立开设。劳动在一至五年级开设,每周1课时;信息科技在三至五年级开设,每周1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在一至五年级开设,侧重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每周1课时。
班队活动在一至五年级开展,每周1课时。
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把研学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每学年的寒、暑假各开展1次集体研学实践活动。
2.地方课程设置。地方课程旨在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资源,拓宽学生视野、增强综合素质。地方课程设置为传统文化和环境与安全,原则上在部分年级开设。一二年级开设传统文化,一年级每周一课时,二年级间周1课时;三四五年级开设传统文化、环境与安全,三四年级间周1课时,五年级每周各1课时。
3.校本课程设置。立足学校办学传统和目标,发挥特色教育教学资源优势,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古法造纸”等校本化课程形态,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强化校本课程开发,推进班本课程的学年成果化展示。校本课程一三四五年级每周1课时,二年级间周1课时。
(三)教学时间及科目课时安排
1.教学时间安排。每学年共39周,其中新授课时间35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机动时间2周。学校机动时间集中安排劳动、科技文体活动等。
2.科目课时安排。一至二年级每周26课时,三至五年级每周30课时。以各年级周课时总时长为依据,根据学科特点及课程内容,每课时按40分钟计算。
3.作息时间安排。学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20。有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体育锻炼、艺术活动、科学探究、班团队活动、劳动与社会实践等,确保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和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
四、课程实施
(一)科学规划课程实施
学校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和管理,依据本办法,制订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确保各类课程的有效实施。
1.有效实施国家课程。严格落实国家课程要求,确保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随意增减、挤占课时,严格按照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教学。积极挖掘校本课程资源,研究国家课程的校本实践体系,提升国家课程实施的针对性、实践性和有效性。综合规划综合实践课程,创新综合实践课程实施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综合性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规范实施地方课程。把地方课程作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按照课程方案开设地方课程。将传统文化、环境与安全等地方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加强在课时、师资、实施、评价等方面的管理和保障。
3.科学开发校本课程。结合学校实际,细化培养目标和学科育人目标,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古法造纸”作为校本课程。
4.加强课内外学习的有机融合。围绕“五育”并举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合理规划课内外学习安排,有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发展学生特长。不占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结合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落实课堂教学指南,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素养要求、实施标准等,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确保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强化综合学习和学科实践,注重真实情景创设,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统筹各门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安排,各门课程均安排不少于10%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强化教研、科研专业支持,深入课堂开展专题教研,指导学校开展校本研修,通过优质课、优秀课例遴选,示范带动各学校课程实施。
(三)改进教育教学评价
全面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落实学情分析指南,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增强教学针对性。提升命题质量,合理设置试卷试题结构,减少记忆性试题,增加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促进有效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强化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一学一评”有机衔接。科学使用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信息系统,形成学生全过程成长档案。
五、工作保障
1.加强课程实施组织领导。成立由校长、分管教学校长、分管教学主任组成的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推进领导小组,具体落实课堂革命要求,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学校要立足实际,注重整体规划,制订课程实施方案,开齐开足开好各类课程,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课程门类,统筹做好各门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2.强化教研科研专业支撑。深入研究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推介课程改革优秀经验帮助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改进教学。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增强教研供给的全面性与均衡性,实现学段全覆盖、学科全覆盖、教育教学环节全覆盖。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深入学校、课堂、教师和学生之中,了解和把握各方对教研的多样化需求,积极利用多种技术和手段,丰富教研活动的途径和方式,注重提供个别化指导服务。
3.健全课程实施管理机制。学校是课程实施的责任主体,根据《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健全课程建设与实施机制,制订相关考核、奖惩等措施,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课程实施能力。教学中心将严格按照学校的课程设置方案要求,执行课程设置,定期抽查各班开课情况,纳入教师过程性考核评价。
附件1:张店区华润实验小学课程设置方案
张店区华润实验小学
2024年7月23日
附件1:
张店区华润实验小学课程设置方案
年级 科目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课程总 课时数 |
|
道德与法治 |
2 |
2 |
2 |
2 |
2 |
10 |
|
语文 |
8 |
8 |
7 |
7 |
6 |
36 |
|
数学 |
3 |
4 |
5 |
5 |
5 |
22 |
|
英语 |
0 |
0 |
2 |
2 |
2 |
6 |
|
科学 |
1 |
1 |
2 |
2 |
2 |
8 |
|
信息技术 |
0 |
0 |
1 |
1 |
1 |
3 |
|
体育与健康 |
4 |
4 |
3 |
3 |
3 |
17 |
|
艺术 |
音乐 |
2 |
2 |
2 |
2 |
2 |
10 |
美术 |
2 |
2 |
2 |
2 |
2 |
10 |
|
劳动 |
1 |
1 |
1 |
1 |
1 |
5 |
|
综合实践活动 |
1 |
1 |
1 |
1 |
1 |
15 |
|
地方课程 |
1 |
1 |
1 |
1 |
2 |
||
校本课程 |
1 |
1 |
1 |
1 |
|||
周课时数 |
26 |
26 |
30 |
30 |
30 |
142 |
|
学年总课时数 |
910 |
910 |
1050 |
1050 |
1050 |
4970 |
说明:
1.一至二年级每周26课时,三至五年级每周30课时,五年新授课总课时数为4970。以各年级周课时总时长为依据,根据学科特点及课程内容,每课时按40分钟计算。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在三、五年级上学期使用,由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任教,每周不少于1课时。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课程思政水平和实效。
3.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校本课程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等有机结合。其他专题教育渗透在相应课程中具体实施。
4.2024年秋季学期起各年级全部启用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