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张店区城中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022.9-2025.8) | ||
---|---|---|---|
索引号: | 11370303MB28657889/2022-5271828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2-08-30 | 发布机构: | 张店区教育和体育局 |
第一部分 学校现状分析
一、学校概况
我校在实施第五轮三年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以落实“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创造适合师生发展的教育”为理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在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德育一体化实施、学生全面发展、办学特色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在创办优质教育的历程中又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发挥了三年发展规划在学校发展过程的规划引领、诊断评价与管理保障作用。
为落实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结合我区创建现代化教育强区的行动计划,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打造“校园有品质、老师有水平、学生有素质、家长有好评”的学校品牌,进一步提升我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特制定城中小学2022-2025三年发展规划。
二、发展优势
(一)不断积淀的文化内涵
张店区城中小学始建于1912年,办学历史悠久,有其深厚的底蕴,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积淀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报刊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淄博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淄博市书香校园、淄博市平安校园、淄博市中小学德育品牌、淄博市首批劳动教育示范校、淄博市教育系统模范教职工之家、淄博市齐文化推广示范学校、淄博市学习强国先进单位、淄博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校、淄博市“学灯塔、用灯塔” 十百千优秀党支部等多项荣誉称号。
(二)逐步优化的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学班17个,学生715人,在编在岗教师63人,其中高级教师10人,一级教师30人,教师队伍素质优良,教师基本素养高,市、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占教师总数的25.4%,专业水平深厚,师德师风良好。
(三)德育一体化建设初显特色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城中小学提出了“德育为先,以生为本,育德入心,成德于行”的德育思想,依托校本德育课程、校本活动课程、经典诵读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家校协同课程,致力于念好“厚、实、立、动、连”之“五字诀”,全面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形成了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五字诀”》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德育案例、第四批淄博市中小学德育品牌,相关经验在《山东教育报》《张店教育》进行了刊登。
(四)课堂小组教学制研究成效显著
经过三年实践,学校提炼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元互动,提质增效”的小组教学制实施理念,形成了“出示学案、小组研学、展示提升、形成认知、练习巩固、科学作业”六环节课堂流程,有效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相关研究成果得到市区相关专家的充分肯定,在区域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发展劣势
(一)部分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不足
作为一所老校,教师队伍的老龄化趋势十分明显,我校现有教师63人中, 40岁以上的教师33人,约占总数的47.62%,部分教师发展意识不强,缺乏活力。
新教师中非师范类毕业生较多,在教育理念、专业学识、专业水平上严重缺失,教育教学能力不足,导致适应期、过渡期偏长,有的专业、教学能力低,有的追求不高、敬业精神不强,自以为是,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办学条件亟待改善
学校部分硬件配套设施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现代化教育装备亟需改善;其他教学辅助设施如体育设施、图书、办公设施、消防等陈旧老化与迅猛发展的教育需要不匹配。
(三)生源状况挑战学校管理
随着老城区居民外迁的现象,片区内生源逐年减少,2021年招收新生仅96人,导致公用经费非常紧张。目前,学校外来务工子女占比为77.23%,家长文化素质偏低,经济状况困难,对孩子教育管理跟不上,孩子的养成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都给学校的常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出了更大挑战。
(四)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和实践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全员参与的氛围不够浓厚。部分教师习惯了固有的教学模式不愿尝试,缺乏自我革新的勇气,更愿意按部就班满堂灌。二是对学校反复研发的《课堂小组教学六环节指导意见》《课堂小组教学评价标准》没有真正理解和恰当运用。三是同伴互助流于形式,特别是组内教研。突出表现在学校规定的“四定、两全、两有”执行不到位。
第二部分 学校规划愿景
一、办学理念
创造适合师生发展的教育。学校的教育应当为师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和条件,要明晰师生的发展,首先是教师的发展,其次才有学生的发展。教师发展学校,教师发展学生,教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谁赢得了教师,谁就赢得了教育的未来。
二、总体目标
(一)办学目标
创办师生幸福成长的学校。学校要为师生的成长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无论是制度文化还是精神文化,时时处处应充满向上的力量;学校要为师生的三个发展搭建平台;要努力使学校成为师生追寻梦想和真理的圣地,成为师生彼此分享成长和幸福的精神家园。
(二)培养目标
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识丰富、思维深刻、人性善良、品格正直、心灵自由的人。
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优秀的品格是学生的三大核心素养,与此相对应的价值引领、思维启迪、品格塑造则是学校和教师培养学生的三大核心任务。
价值引领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讲,价值观是关于如何做人做事的观念、准则、规范,它是一个人信念、信仰、理想的内核,决定一个人的精神品性。
思维启迪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可以把思维方式看作人的认识定势和认识运行模式的总和;从个体的角度分析,思维方式是个体思维层次、结构、方向的综合表现,是一个人认知素质的核心。“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不是责任感,而是……去发现新的思维方法。”
品格塑造从广义的角度讲,品格可分为行为习惯、个性修养和道德品质三大组成部分。品格突出一个“品”字,要把学生培养成有品质、有品位的人,这才是“受过教育的人”的形象。“谢谢你、对不起、请原谅”应该成为每个学生常说的话语;“诚信、宽容、感恩”应该成为每个学生常怀的意识。
(三)办学特色
2019年9月学校启动“课堂小组教学制教学”的实践与创新研究,2021年9和10月学校先后承办和迎接了张店小学业务校长“聚焦双减落地 推进作业改革”专题会议、淄博市基础教育研究院教学视导工作,与会专家对我校小组合作教学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区域内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何更好地落实“除智力有问题的学生除外,所有学生都会学会,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学好”的理念并将课堂小组教学制教学为抓手构建自主合作的生态课堂将成为新三年规划中重点研究的课题,力争成为区域内广泛认可的特色项目。
第三部分 学校重点发展项目
一、教师发展——推进“金字塔型”教师梯队建设
(一)工作目标
立足“创办师生幸福成长的学校”的办学目标,形成“新入职教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名教师”金字塔型的教师梯队培养机制,继续打造一支“乐业、专业、文雅”的教师队伍。
(二)目标达成标志
2022-2023年,制定《“金字塔型”教师梯队培养实施方案》。培养新入职教师成长为合格教师,培养1~2名教坛新秀,力争1名教师成为区域内的名教师培养人选。
2023-2024年,培养2~3名骨干教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名教师校内带动作用明显。教坛新秀在区级活动中崭露头角,名教师发挥区域内的示范、带动作用。
2024-2025年,形成“新入职教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名教师”金字塔型的教师梯队培养机制。各类教学评比活动中教师获奖率有较大幅度提升, “乐业、专业、文雅”的教师精神风貌凸显。
(三)实施措施
1.制定《“金字塔型”教师梯队培养实施方案》。
2.根据教师专业标准,指导梯队教师制订好专业发展计划,建立专业发展档案。
3.完善《教师4+X自主发展手册》,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
4.强化青年教师发展沙龙的组织和管理,提升沙龙的品质。
5.以信息技术2.0提升工程为契机,促进现代科技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6.引进优质培训资源,定期开展专题培训。
7.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四)实施时间
2022年9月-2025年8月
二、党建领航——深化“百年城中我先行”党建品牌
(一)工作目标
学习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深化“百年城中我先行”党建品牌,推动学校党建高质量发展。
(二)目标达成标志
2022-2023年,出台《城中小学“百年城中我先行”党建品牌深化实施方案》,形成“百年城中我先行”品牌的标识、内涵、体系。
2023-2024年,围绕四个框架,落实每月的集中学习时限,每月的“心连心”活动,每季度的志愿服务活动,每学年的教师自我提升项目,丰富“1244”机制。
2024-2025年,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明显,“百年城中我先行”党建品牌产生一定影响。
(三)实施措施
1.完善学校党建品牌深化机制,加大对党建品牌的组织和领导。
2.制定并下发《城中小学“百年城中我先行”党建品牌深化实施方案》。
3.修改完善《城中小学党员先锋模范人物评选标准》,根据四项载体完成情况,每学年评选先锋模范人物至少2名。
4.强化党员参与“青蓝工程”的力度,把培养对象的成长与党员评优相结合。
5.完善党员志愿服务评价标准,每学年评选1-2名“志愿服务之星”。
(四)实施时间
2022年9月-2025年8月
三、课堂教学——构建自主合作的生态课堂
(一)工作目标
深化课堂小组教学制研究,打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元互动、提质增效”的生态课堂。
(二)目标达成标志
2022-2023年,教师熟练掌握“课堂小组教学制”相关理论,能充分运用“课堂小组教学制”理论进行课时备课,语数英学科广泛使用“课堂小组教学制六环节”进行教学。
2023-2024年,教师能根据学科特点研究不同课型下的“课堂小组教学制”模式,初步形成学校的小组教学制特色课堂。
2024-2025年,建立“课堂小组教学制”学科课件资源库。教师课堂小组教学特色鲜明,学生主动发展意识、学习力与学科素养显著增强。
(三)实施措施
1.多种形式研读《小教学论》等关于课堂小组教学的相关书籍。
2.通过专题讲座、外出培训、专家进校指导等形式,提升教师对小组教学制的认识,引领教师转变课堂教学行为。
3.完善《城中小学教学管理评估方案》,突出课堂小组教学制评价权重。
4.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管理,重点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中的反馈、矫正环节。
5.开展“课堂小组教学制实施先进个人”等评优树先活动。
(四)实施时间
2022年9月-2025年8月
四、德育工作——强化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一)工作目标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引领,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为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规范学生养成教育,形成良好习惯。
(二)目标达成标志
2022-2023年,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学规范 正行为 养习惯”九个好、“家校共培育 亲子共成长”家庭教育主题班队、“我喜爱的班主任”评选等活动;完善学校《张店区城中小学学生养成教育分年段实施细则和评价标准》,并与日常训练巩固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学习规范、纠正行为、形成习惯、知行合一,确保30%的学生入选“城中小学养成教育标兵”,30%的班级成为“城中小学养成教育示范班级”。
2023-2024年,继续实施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等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养成教育专题培训、养成教育主题班队会展评活动,提升教师养成教育能力;开展“最美家庭”“好家长”评选活动,树立家庭养成教育榜样;确保60%的学生入选“城中小学养成教育标兵”,60%的班级成为“城中小学养成教育示范班级”,评选校级“新时代好少年”或“美德少年”评选活动。
2024-2025年,建立健全养成教育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校园行”家庭教育主题班队会、利用节假日开展“志愿家庭”服务活动、全学科养成教育优秀成果征集与展示活动、总结提炼《张店区城中小学学生养成教育分年段实施细则和评价标准》,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养成教育合力,提升学校、家庭养成教育能力和水平。确保80%的学生入选“城中小学养成教育标兵”,80%的班级达到“养成教育示范班级”,力争推选1-2名“张店区新时代好少年”,争创区级德育品牌。
(三)实施措施
1.规范日常行为,立足平时,使学生在日积月累中逐渐形成良好习惯。
2.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明确、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体验中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磨炼坚强意志、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3.注重养成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
4.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家庭基础作用、社会支持作用,形成协同育人合力。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加快形成社会支持体系,营造良好的养成教育环境。
(四)实施时间
2022年9月-2025年8月
第三部分 实施保障
一、组织保障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三年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各分管领导、处室、教研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
2.各重点发展项目小组在学校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落实好各项目。
3.充分发挥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力量,让其成为学校发展的参与者、促进者。
二、管理保障
1.提升学校依法科学管理能力,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构建和谐的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关系。
2.严格落实“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
3.加强学校规划管理领导小组的动态管理。
三、队伍保障
1.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各科室分工合作,形成“分工不分家,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
2.在持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强化师德建设,深入学习落实“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规定,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教师。
3.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倾听教师心声,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