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店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张店区杏园小学劳动课程建设方案
索引号: 11370303MB28657889/2024-5494552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9-01 发布机构: 张店区教育和体育局

张店区杏园小学劳动课程建设方案

发布日期:2024-09-01
  • 字号:
  • |
  • 打印

【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张店区杏园小学以《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为指导,制定学校劳动课程建设方案。

【课程理念】

1.坚持育人导向

2.构建以实践为主线的课程结构

3.加强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

4.倡导丰富多样的实践方式

5.注重综合评价

6.强化课程实施的安全保障

【课程目标】

围绕劳动课程核心素养劳动素养的培养,从劳动观念、劳动能

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四个方面确定课程目标。

1.形成基本的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发展初步的筹划思维,形成必备的劳动能力。

3.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塑造基本的劳动品质。

4.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课程实施】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1.依托国家课程方案和劳动课程标准,开全开足劳动课程。

 

 

1-5 年级每周一节劳动课。

2.合理设置劳动课程内容。

根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相关要求,以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教材为基础,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以任务群为基本单元,开发覆盖“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农业生产劳动”等十大任务群的劳动课程,着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维度的“三维一体”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二、学校劳动课程实施

1.家庭劳动

各年级以完成家庭劳动清单的方式,坚持长期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锻炼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同时充分结合中国传统节日,组织元宵节做元宵、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等活动,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有劳有教的劳动体系。

2.学校劳动教育

教师结合学校“一体两翼”劳动课程体系,以劳动清单、学校特色劳动课程资源为基础,各年级依据劳动清单选择若干劳动项目,相关课任老师共同开发课程,确保完成各年级相应任务群的劳动项目学习,或者自主开发劳动项目,落实课标中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3种类型10大任务群的相关教学要求。

3.社会实践劳动

充分结合重大节日、假期活动等,组织学生开展各色实地调研、研学等活动。如到田间地头实地考察,认识农作物,体验农业劳动,学习农业科学知识;开展植树节劳动专题活动;参观各地科技馆、科技博览会,考察高科技企业,了解前沿产业科技,导引职业规划。

三、学校劳动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学校在开全开足国家劳动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地域特点和学校办学特

色,开发和实施杏园小学劳动项目课程

 

(一) 课程设想

,意指建筑的意思,以劳动课为基础,融合数学、科学、信息技术、美术、传统文化等学科课程内容,通过探索传统技艺中的榫卯结构特点、制作榫卯结构的建筑模型、进行建筑的手工建模、建筑积木拼插、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建筑的三维建模等(纸桥承重、萝卜高塔等),着力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思维和建筑思维、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取学校昕馨杏园的字,意指太阳升起的地方,为学生埋下一颗建筑师梦想的种子,学生从杏园小学迈出了通往梦想的第一步。杏园小学劳动项目课程,以劳动课程为基础,融合多学科课程内容,项目安排体现整体规划 纵向推进 因地制宜 各有侧重原则,以创新性的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为目标,注重探索与实践,强化劳动与教育的有机统一。

(二) 课程内容

1.传统技艺木工课程——榫卯结构探秘

1)榫卯结构探秘之阅读课程

阅读《榫卯的魅力》等书籍,探寻榫卯结构的科学原理,了解古代建筑、家具的构造特点,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探究、实践、劳动的兴趣。

 

    (2)榫卯结构探秘之制作课程

榫卯结构家具、建筑模型拼插制作

木工制作榫卯结构家具(根据学校劳动科技教室的实际配备,在教师培训到位,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视实际情况进行简单的木工制作)

2.现代建筑艺术课程——建模

1)手工建模

建筑图纸绘制

利用阿基米德拼装建筑积木、小小泥瓦匠仿真建筑拼插积木、乐高积木等进行手工建模。

 

2)计算机程序三维建模

(网络查询:3d 建模软件中孩子最容易上手的是 3dmax 软件,本课程关键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如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编程社团教师等。)

3我的家作品大赛(利用计算机游戏、程序等)

3.多彩建筑活动课程(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年段进行)

1)高塔搭建课程(利用牙签、萝卜等物品,通过探究图形的性质进行高塔搭建。)

2)纸桥承重课程(探索桥梁的结构特点,利用废旧报纸进行纸桥的设计,承重大者为胜。)

3)物品整理课程(把硬质的、软质的物品,规则形状、不规则形状的物品进行整理,最后空间立体体积小者为胜,考验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统筹规划能力、数学图形知识等,培养学生的物品整理能力。)

(三)课程实施

第一阶段:以选修课、社团形式进行探索。

第二阶段:在三至五年级进行简单项目的普及,如手工建模等。

第三阶段:根据功能室建设情况,进行项目学习的普及:三至五年级

学生每周一节课到劳动科技室进行劳动学习和实践。

四、课程评价

1.教师评价

1)过程性评价:①根据各班级劳动课的课表安排,进行课堂巡查。主要巡查项目为:上课内容是否与课表一致、教师组织教学是否规范有序等。巡查结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②对社团开展和专用教室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价。

2)终结性评价:学期末,学校统一组织“劳动节课程评价展示”活动,依据考核方案计入教师年度考核。评价包含现场展示和平时表现两部分,各占总成绩的50%

2.对学生的评价

1)过程性评价:借助劳动清单、劳动任务单、劳动档案袋等收集学生学习成果,坚持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对学生劳动过程中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核心素养进行评价,全面反映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劳动素养水平。

2)终结性评价

每学年举办劳动教育课程学习成果展示评价活动,结合平时劳动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依据过程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结果,分别授予学生“劳动小模范”“劳动小标兵”“劳动小能手”等荣誉称号。

四、课程保障

(一)组织保障:成立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工作小组,负责全面的课程设计与开发,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该小组将协调资源,合理分配经费,制定政策支持措施,并监控实施进程,及时调整策略以适应课程发展的需要,从而全面掌握课程的实施状态和效果。

(二)条件保障:为学生创造安全的劳动体验环境,确保他们在参与活动时的人身安全。同时,需合理编制专项资金预算,增强劳动教育设施的建设,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此外,建立器材和耗材的补充机制,根据实际需求储备急救箱、劳动防护用品等必需品,以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安全保障: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确保每位参与者都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通过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识别和及时消除潜在隐患。同时,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和事故处理流程,以确保在发生意外时能迅速有效地应对,最大程度保障师生的安全

 

淄博市张店区杏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