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张店区和平小区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 ||
---|---|---|---|
索引号: | 11370303MB28657889/2024-5495047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4-09-06 | 发布机构: | 张店区教育和体育局 |
家校共赋能 劳动促成长
淄博市张店区和平小区小学
家庭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扮演着除学校外至关重要的教育角色,特别是在生活劳动教育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家长不仅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陪伴者,也是学校推行劳动教育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我校致力于发挥自身的引领和指导功能,主动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携手合作,共同引导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逐步建立起家校联动推进劳动教育的新模式,从而全面实现劳动教育的育人目标。
一、强化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
我校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涵盖校园、家庭与社区三大课程集群,各含多个主题。其中,家庭劳动课程部分依据学生的年龄段特征,发掘家庭劳动中的趣味元素,设计符合各年龄段学生应掌握的家庭劳动技能。在遵循《淄博市中小学生家庭劳动教育指导清单》的基础上,我们围绕日常生活技能、家庭美化项目以及美食制作三大板块,精心编制了《淄博市张店区和平小区小学个性化家庭劳动清单》。这份清单旨在促使学生在家中承担起家庭劳动的责任,积极参与家务活动。
每逢寒暑假期,学校都会精心规划学生的假期活动,其中劳动教育活动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这些活动,学校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假期间,学校会组织各种形式的劳动实践活动,如家务劳动、社区服务、农业体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乐趣,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同时,学校还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劳动教育计划,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劳动中来,真正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与成就。
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元素。从春节的扫尘迎新、元宵节的制作汤圆,到端午节的包粽子、中秋节的制作月饼,每一项活动都体现了劳动的智慧与美感。通过参与这些节日习俗,孩子们不仅能够学习到传统技艺,还能深刻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乐趣,以及劳动成果带来的成就感。
二、家校共教,习得劳动技能
劳动教育融入家庭生活。我校将技能课程精心设计为“学习-实践-展示”三个递进环节,并将这一教育体系从校园延伸至每个家庭,实现家校合作、共同推进。首先是乐学劳动技能。在学校老师进行劳动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家长依据学校的教学内容,于家中为学生提供更为细致的一对一指导,加深他们的理解。其次是勤练劳动技能,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巩固阶段,学校设定每周末为“家庭劳动体验日”,鼓励家长陪伴并指导孩子复习和巩固当周所学的劳动技能;二是日常实践阶段,学校根据年龄段制定家务劳动清单,明确学生每周需完成的家务任务,以此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家务,家长则负责指导和监督,使劳动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形成良好习惯。最后,展创劳动技能。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记录和分享他们的劳动成果,如“劳动成长日记”记录心得、“劳动微视频”展示技艺,以及与家长共同探索劳动技能的新应用等。这些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悟、表达和创新,将劳动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仅展示他们的劳动技能,还激发其创造力和对劳动的兴趣,共同分享劳动带来的智慧和快乐。
将家长讲师引入课堂。邀请某些劳动职业或者具有劳动爱好、特长的家长成为劳动主讲人,与他们商讨具体内容、主讲时间、活动准备等,充分发挥家长的主动性,携手家长共进课堂,助力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
三、家校共育成效
(一)点燃劳动热情,强化劳动实践能力
在劳动实践中,学生们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的热情被充分激发;他们体验到了劳动带来的欢乐与成就感,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劳动者的辛勤与不易。孩子们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家务劳动中,不仅提升了劳动的积极性,还增强了自我照顾与独立生活的能力。
(二)理解成果珍贵,学会感激付出
在劳动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获得了劳动的果实,更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经由劳动,他们更加明白了父母的不易,进而加深了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三)劳动课程融入多学科教育,实现学科融合
劳动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及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融入多学科教育中,实现了学科间的有机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土壤。例如,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撰写劳动日记、劳动心得等方式,学生不仅能够锻炼文字表达能力,还能深入理解劳动的意义与价值;在数学课上,利用劳动场景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材料用量、成本预算等,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科学课程通过种植、养殖等劳动实践,让学生直观感受生物生长的过程,理解科学原理;而艺术课程则鼓励学生以劳动为主题进行创作,如绘制劳动场景、制作手工艺品等,既展现了劳动之美,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这种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通过劳动课程与多学科教育的深度融合,学生不仅掌握了劳动技能,更在劳动中学会了合作、创新,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感恩社会、尊重劳动的良好品德。总之,劳动课程融入多学科教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培养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多元评价,塑造劳动达人
为了更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劳动内在动力,学校采用了多元评价的理念。通过定期评选并表彰“劳动小能手”,旨在促进学生们对劳动行为的及时反思与持续改进。这一举措在激发学生劳动兴趣的同时,也共同促进了学生劳动素养的全面提升。
根据学生主题活动参与度以及家务劳动清单的完成情况,学校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家长监督评价、同学相互评价等。这一做法旨在克服以往评价方式的单一性和局限性,确保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全面、公正和客观。
其次,学校全面评估学生的劳动表现,涵盖劳动情感、劳动技能以及劳动品质等多个维度,这一举措极大地推动了学生劳动素养的增强,并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劳动教育评价观念。
今后,学校将进一步推行五育并举,扎实开展系列劳动课程,丰富学生的实践生活,为学生搭建多元成长平台,从认知到实践,在劳动中回归教育本真,让劳动教育融入到每个学生的成长和生命,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一个脚下有劲、手中有活、眼中有光、心里有爱的人。
202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