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张店区实验幼儿园2023年度教学工作总结 | ||
---|---|---|---|
索引号: | 11370303MB28657889/2023-5411759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3-09-12 | 发布机构: | 张店区教育和体育局 |
张店区实验幼儿园2023年度教学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提高我园教育教学工作的扎实性、有效性、科学性和创新性,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园教学工作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下,始终以《幼儿园指导纲要(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为指导,以幼儿园工作计划为重点,紧紧围绕幼儿园的工作要求与目标抓好常规管理,在实践中努力提高保教质量和促进幼儿发展。现将本年度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采取多种措施,促教师专业成长。
(一)创新管理模式,丰富教研内容,驱动教师专业成长
由园长亲自负责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采用项目化管理方法,成立以级部组长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园长向级部组长传达项目要求,明确年级工作任务,组长带动班主任,班主任带动班级老师,逐层有任务,有责任,既发挥了教师的个人优势,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意识,又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采用集体教研与小组教研相结合的教研形式,丰富教研内容,分享经验方法,使教师教育理念得到及时的更新,进一步明确自主游戏的内涵及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意义。通过游戏案例分享,使教师在聆听、分析、思考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观察、分析幼儿游戏行为的能力。
(二)围绕教师专业发展,尝试自主构建课程
依据本学年幼儿园的课程调整方案,教师要从依据《教师指导用书》组织教学,改为依据游戏创课,并在创课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素养的提升。
1.根据本学年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师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本学期课程目标:A.观察记录+分析+创课支持;B.观察记录+分析;C.观察记录。
2.深入开展幼儿自主游戏,创设适宜的户外自主游戏环境,通过研究游戏的理论与实践,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三)游戏精神引领,教师专业能力日渐提升
在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影响下,在自由开放的游戏氛围中,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我园多名教师在省市区各项评比活动中取得了骄人成绩。王玉洁在人民日报2022年11月16日的评论版发表署名文章《在教学相长中一起前行》;幼小衔接案例《以儿童为本让幼小衔接自然过渡》荣获山东省幼小衔接优秀案例二等奖;王玉洁、刘文玉、李雪娜制作的《花样喷泉》在淄博市2022年幼儿园优秀自制玩教具评选活动中获优秀作品特等奖;魏雪、谢慧、秦江制作的《趣味“冰球”》在淄博市2022年幼儿园优秀自制玩教具评选活动中获优秀作品三等奖;谢慧被评为淄博市班级管理表现突出个人、张店区骨干教师、张店区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董蕾、刘悦悦执教的《放学路上》《尖嘴巴和短尾巴》在淄博市“一师一优课”评选活动中荣获张店区一等奖、二等奖,同时被评为2022年度张店教育先进个人;秦江被评为张店区2022年度教书育人工作突出个人;张文被评为张店区2022年度班级管理工作突出个人;嵇晓彤被评为张店区2022年度教育教学工作突出个人;张文《表演区的进化》、刘悦悦《冰淇淋店的进化史》、逯鑫洁《种西瓜》游戏案例解读在张店区学前寒假教材备课会中做专题发言;刘悦悦《撷取什么给孩子——对文学活动中文本价值的思考》在张店区学前课堂教学研讨会中做专题发言;秦江《换牙我不怕》、柴红《夏季安全记心间》在张店区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中做课例展示;嵇晓彤、魏雪、白欣蕾被评为张店区教坛新秀;秦江在2022年张店区教坛新秀复赛中执教公开课《挑战一分钟》;刘文玉、刘悦悦、柴红在2022年度张店区幼儿普通话大赛活动中分别获幼儿大班组特等奖、一等奖,幼儿中班组一等奖,并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我园同时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董蕾在2023年度张店区幼儿普通话大赛活动中获得幼儿大班组一等奖,并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左志雯、赵玉梅在2023年度张店区幼儿普通话大赛中分别获得中班组三等奖;嵇晓彤、秦江、董蕾分别获得2022年度张店区教育教学先进个人;秦江《守初心、铸师魂,德之明灯照前行》、张文《初心永驻 润物无声》在张店区师德征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集体课题《在自主游戏中提高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顺利开题。董蕾、魏雪、赵玉梅分别在张店教育2022第四期发表论文《游戏故事“作品分析”及其育人价值》、《勇士们的跳水板》。
二、贯彻游戏精神,促幼儿全面发展
(一)丰富多样的材料投放
每个班都有独立的睡眠室、活动室,活动室布局灵动自然,教师根据不同年龄班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游戏材料投放,如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在入园适应期提供熟悉且温馨的具象材料,例如在娃娃家配置了数量较多的碗、勺等做饭材料,不仅吸引力他们的注意力,还满足了他们平行游戏的需要;在情绪稳定期适当增加低结构的生活材料,例如纸盒、纸箱等,便于幼儿解决他们角色游戏材料使用中的问题。为中大班幼儿提供丰富的低结构材料,例如纸杯、瓶盖等,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当时的想法随意组合,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是户外游戏中,我们充分挖掘低结构材料的游戏价值,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有目的的进行材料投放。例如在沙水区,投放大量的水桶、PVC管、水管等,幼儿自制“音乐喷泉”;在安吉积木区,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搭建各种建筑物、动物、交通工具等;在大运动区,为幼儿提供大量高矮、长短不一的平衡木,幼儿可以随心所欲的布置游戏场地,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经验、迎接挑战。
(二)大块化的时间安排及灵活的空间设置
根据季节变化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弹性的调整自主游戏的时间,充分保证每一位幼儿的室内、户外自主游戏时间。
教师充分利用教室的各个角落,为幼儿提供各种游戏活动的场所,如教室的玩具橱是灵活开放式的,当教室里组织集体活动时,玩具柜靠墙放,当开展自主游戏时,可以随意移动玩具橱;充分利用睡眠室的游戏空间,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搭建活动。这样幼儿不再被禁锢在一个规定的游戏空间,既可以丰富活动的内容形式,又充分体现了游戏的自主性。
三、幼小衔接工作
(一)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幼小衔接的理念
1.充分利用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和自理能力。例如幼儿自己灌水壶并按需饮水;幼儿自己整理收纳被褥、小书袋等。
2.有效利用过渡环节渗透数字书写。例如幼儿早入园时记录签到时间,有利于幼儿学习如何正确书写数字,既不让幼儿消极等待,又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教育对象更加广泛。
3.生活识字。充分利用签到墙、姓名墙,引导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认识文字。
(二)在生成课程中探索幼小衔接的思路
让课程贴近实际,让幼小衔接融入幼儿生活。鼓励教师自主创设、生成课程,让每一个课程都成为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成长载体,每位教师立足每天的教育实践现场,随时保持问题意识和探究思维,撰写观察记录,重质量而不重数量,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自己的宝贵资源。
(三)在特色活动中提升幼小衔接的质量
1.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特色活动,例如“我是小小报餐员”、“天气预报”、“新闻播报”、“我爱阅读”等,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充分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经典活动“国旗班竞选”、“我与我的小学零距离”。进入大班以后,升国旗这项神圣的任务就交到了大班小朋友的手中,为了让幼儿在此项活动中获得成长,得到锻炼,我们开展了国旗班竞选活动,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也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为了让孩子们近距离的接触小学,减少对小学的陌生感,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幼儿园邀请小朋友们利用假期时间“打卡”自己的小学,进行一次有意义的“我与我的小学零距离”活动体验,将自己的“打卡”照片分享到群相册,回到幼儿园后和小朋友们讲一讲我的小学。
(四)在家园共育中交流幼小衔接的经验
我园根据幼儿及家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幼小衔接家长手册,手册包含认知篇、准备篇、适应篇、沟通篇、习惯篇五个篇章,向家长介绍了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何不同?面对幼小衔接家长应持怎样的态度?幼小衔接的工作重点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家长们明晰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加深了对幼小衔接的认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长心理上的焦虑,为如何科学衔接指明了方向。
四、家园联系工作
我园倡导教师建立新型的家园关系,即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同时切时做好家长学校工作,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召开家长会、发放家园连心卡、家访等,切实加强家园沟通,真正做到了孩子开心,家长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