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店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新华学校2021-2022学年教学工作计划
索引号: 11370303MB28657889/2021-5205994 文号:
发文日期: 2021-09-04 发布机构: 张店区教育和体育局

新华学校2021-2022学年教学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1-09-04
  • 字号:
  • |
  • 打印

新华学校2020-2021学年教学工作计划

 

依据《张店区教育研究中心2021-2022学年工作计划》《张店区新华学校2019-2022学校发展三年规划》等文件,落实区业务会要求,结合本学期继续借校办学制定本计划。

一、主要目标

1.切实加强常规管理,向教学常规管理要质量。

2.推动教师内生发展,培养思考型教师。

3.落实区学科教学主张、教研主题,推动“学为中心 素养为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4.做好家校沟通、家庭教育指导、课后服务工作,提高群众满意度

二、主要工作

1.学校层面开展落实区学科主张、教研主题系列活动。制定并实施《新华学校落实区业务会要求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思考与行动纲要》(简称“纲要”)。以“纲要”为抓手,全校扎实开展落实区学科主张、教研主题系列活动。学校动员、培训,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区学科主张、学期教研主题;任课教师熟知熟记区有关主张、主题;学校组织教师结合自己的具体教学案例,阐述对主张、主题的理解与落实;教研组带领各年级学科组开展落实主张、主题的学科常态教研;管理口人员就教师落实主张、主题情况开展专题听评课等。

2.学科组层面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落实区教学业务专题会要求,针对新入职教师居多实际,按照明确常规、培训常规、检查常规、反馈常规的管理路径,各年级的学科组重点抓好同年级同学科的“五统一”工作:学科教学“固定动作”统一(如晨读午写的内容与进度统一并张贴于班务栏、课前5分钟听写或口算等),集体备课内容与进度统一,课堂基本教学流程统一(如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流程、数学复习课教学流程等),作业布置批改反馈统一、单元检测内容与时间统一。各年级的学科组要集体研究,进一步细化“五统一”,形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流程、框架或模板。各教研组带领各年级学科组,通过线下教研、线上教研等方式,开展聚焦区教研主题的教研活动,做好每次主题教研记录。

3.教师层面修炼教学思考型教师。围绕学科教学的“习惯”“兴趣”“思维”等三大关键词,开展每个关键词“是什么”“怎么做”的理解与实践。引领任课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想得明白、说得清楚、做得科学,让任课教师具体明确:对本年级本学科应培养学生哪些习惯、培养如何培养这些习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兴趣、本年级本学科应发展学生哪些思维(能力)、如何发展这些思维(能力)等等。

4.构建各年级各学科“学为中心 素养为本”课堂教学模式。围绕以上三个层面工作的有效开展,结合学校已经实施多年的“五小一卡一表达”自主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通过周“六味讲坛”、主题教研、座谈会、赛课磨课等形式,推动阶段性成果的总结、提炼、分享、优化、完善,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实践,在学校“五小一卡一表达”自主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基础上,构建各年级各学科“学为中心 素养为本”课堂教学模式。

5.加强道德与法治(思政课)教学、美育(艺术)、体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道德与法治(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讲好庆祝建党100周年、全面脱贫和疫情防控中生动案例的专题课。构建“思辨力议题式道德与法治课”:课前,组织学生讲述美德故事、开展新闻播报;课上,巧设“道德两难”问题,组织学生辨析,在思辨中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三观”。组织低年级、中高年级“说--评”思政团队赛课。学期初召开艺体教师座谈会,一是明确学生应掌握的必备技能、项目,开展学生全员特长发展专项行动,每名学生掌握2项艺术技能、2项体育项目,期末做汇报展示;二是落实上级专题会要求,积极参加区体艺节、科技节等;三是督促音体美科学信息教师积极准备区教师基本功比赛。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研讨课。

各学科均自觉落实区学科主张、学期教研主题,最终构建起“学为中心 素养为本”课堂教学流程。

6.做好科研和队伍工作。落实学校发展三年规划重点项目,通过科研推动三大项目实施,通过成果佐证项目成效。要按时按要求开展在研省市区规划课题过程研究,提前做好结题准备,积极发表论文等。按区要求,参加区第二届教科研成果评选、第二批科研能手人选认定、科研能手工作室建设、《张店教育》投稿等工作。督促教师积极参与片区教研科研、区名师人选、区名师工作室成员、区校本培训管理者培训班、区种子讲师培训、区新教师三年培训、区班主任任职资格培训、区第一二批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督促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科学教师练好个人基本功。

7.规范办学行为。对照山东省新修改“规范办学15条”,课程部梳理出规范办学“是什么”“怎么做”等关键要素,通过专题会议培训、教师答题等形式培训教师,通过学校检查反馈、家长满意度测评等推动规范办学行为落地。重点就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各教研组每周教研活动就某一各年级某一个学科开展一次检查评价,开展2次学校层面的集中检查反馈。

8.做好课后服务。抓住哪些同学参加课后服务、课后服务开展哪些内容、哪些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等课后服务的核心要素,通过需求调查、座谈调度、出台方案、完善制度、值班领导巡视拍照、每天考勤记录师生、每天统计上报相关数据等方式,推动课后服务安全、有序、有效开展。

9.做好家校沟通、家校共育、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围绕随迁子女习惯养成、学习学业、心理健康教育、安全健康与疫情防控、规范办学、家庭建设、家庭教育等专题内容,通过家访(1次全员)、家长学校上课(每月1次)、家长开放日与“692”主题互动家长会(期中后)等形式,与务工家长密切沟通。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基于现有办学条件,制定网上家长学校建设规划,积极推进网上家长学校建设。制定并实施家校共育年度计划。召开第四届家长代表大会。

10.加强计划管理。制定并实施学期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学期处室计划(含活动)、学期教研组计划(含活动)、周教学工作进度、每天教学固定动作。各计划从上到下制定,要体现从宏观到微观的特点,体现下一级计划是对上一级计划的具体落实和实践的特点。学校计划、处室计划均以学校小红头文件呈现。各类计划均纸质存档。期末,相关人员要对照期初计划进行总结、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