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科苑小学课程体系 —— “七彩科苑 快乐成长” | ||
---|---|---|---|
索引号: | 11370303MB28657889/2020-5103021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0-09-04 | 发布机构: | 张店区教育和体育局 |
科苑小学课程体系
—— “七彩科苑 快乐成长”
学校以课程为核心,基础课程实施校本化,拓展课程实施多元化,围绕培养目标,逐步构建起适合学生发展的七彩课程体系。基础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强化校本化实施;拓展课程包括选修课、必修课,重在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所有课程对应培养目标(培养主动发展的学生:阳光感恩、乐学创新),横向包含“赤—社会活动、绿—健康活动、黄—数学、青—科学活动、橙—艺术活动、蓝色—阅读活动、紫色—综合实践”七方面课程。每一方面的课程都有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组成,每一类课程力图办出特色,学生喜欢,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基础课程(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按照课程方案开足课时,开全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拓展课程按照选修、必修分类。必修统一排入课表,按时上课。选修课程组织学生自选,老师指导,每周五下午开设,走班上课。
基础课程(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例如,语文学科倡导“单元主题式教学”,数学学科倡导“预习指导、以学定教”,英语学科倡导“在具体语境中渗透自然拼读法”。
优化各类学科课程的教学。
开设语文阅读课课程,优化语文教学。学校以“构建大语文教学体系”的理念为指导,以语文教材为基础,分年级补充阅读内容,每个年级形成系列内容。学校设置3-5年级每周每班一节阅读课,在单元主题教学的基础上,“一篇带多篇”,轻分析,重积累。阅读课有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教学活动由单向灌输转变为多向交流。
开设数学传统文化课程,优化数学教学。为了向学生渗透数学文化的教育,我校利用每周四拓展课时间开设了数学家的故事、数学与历史、数学与游戏、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健康等丰富多彩的数学传统文化课程,为孩子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接受了深刻的数学文化熏陶。
开设七彩英语活动课程,优化英语教学。开创七彩英语活动课程,将“把知识转变为初步进行交际的能力”和“增加所学语言知识的文化背景的了解,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英语活动课程的目标。2015年,英语组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英语风采大赛,一名学生被评为特等奖,多名学生荣获一二三等奖,学校被评为2015年度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优秀组织奖。
拓展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
围绕培养目标,结合学校、教师、学生及社区实际,整合各种资源,突出自身优势特点,学校开设了四十多种拓展课程,供学生走班。这些课程里,有丰富学生文化底蕴、积淀文化素养的课程,如“吟诵”“读《上下五千年》”“在农历的天空下”“歇后语儿歌100首”等等;有培养学生美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的课程,如“十字绣”“扎染”“陶艺”“烙葫芦”等等;有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能训练的课程,如“篮球”“乒乓球”“排球”等;有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高音乐技能的课程,如“合唱”“器乐合奏”等,有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了解数学文化的课程,如“数学文化拓展课程”“讲数学故事”…… 拓展课程的开设,更适合学生的口味,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形成互补互益的课程模式。
3、学校文化:
学校一贯坚持文化治校,创新学校文化建设理念,将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等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全面推进,共同打造有利于师生发展,充满七彩科苑特色,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校园文化。
(1)积极向上的环境文化
我校根据现有办学条件,结合教学楼独特的结构特点,创新设计,合理布局,完成了教学楼封顶及楼内景观的设计。地面铺设了典雅的地板,建起了微型水域景观,空中飘扬着七彩的风车,与各楼层的班级文化墙相互相映,处处洋溢着童心童趣,为师生创建了一个格调高雅,充满活力的和谐校园文化环境。
(2)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突出以人为本,本学年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师德、安全、教学常规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进行了新增、删减、修改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民主、开放、和谐的学校制度管理体系。如:新制定的《科苑小学巡课制度》、《科苑小学实习教师管理制度》、《科苑小学课间值班制度》,新修定的《科苑小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科苑小学师德制度》等,这些制度的修定与完善,都体现了以人为本、情理相融的制度文化,实现学校制度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目标。
(3)科苑特色的课程文化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个性化的,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创造适合的教育,让每一个童年的生命都绽放光彩,这是我们在课程设置上所遵循的,课程应是丰富性的、多元化的、特色化的、为孩子们所喜欢的……为此,我们坚守学校以课程为核心,基础课程实施校本化,拓展课程实施多元化,围绕培养目标,逐步构建起适合学生发展的七彩课程。基础课程是国家、地方规定的课程,拓展课程是立足学校学科和社区实际开发的校本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学科拓展课、兴趣选修课等,我们现已开发实践的有40余种,如毛泽东诗词欣赏、趣味英语、数学智力游戏、古诗新唱等学科拓展课,器乐合奏、丝带绣、篮球、合唱、陶艺、十字绣、扎染、烙葫芦、拼插、线描、乐高机器人等兴趣选修课。每周四下午的课程开设为孩子们的个性成长搭建了七彩舞台,孩子们喜欢,办出了特色。这使我们的七彩课程有了更浓郁文化气息的校园文化。
(4)温馨和谐的内涵文化
营造和谐温馨的氛围,根本在于打造尊重的学校文化。在管理上我们提出并践行着尊重为本的核心理念,尊重老师和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及时搭建不同的成长舞台,让老师们成长。本学年学校领导班子集思广益,创新周一例会形式,将其分为:时事速递——心灵驿站——成长时间——工作安排四大板块,让每个老师走上发展讲坛这个舞台,锻炼自己成就他人。老师们在这方讲坛上讲述智者的故事,倾诉阅读的乐趣,分享丰盈的教育人生,发现身边同事的美丽,他们互相滋养,互相融合,互相理解,互相推动。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的氛围,引发他们发展的自觉,激情工作,快乐生活!逐步形成了科小温馨和谐的内涵文化。
4、创区域品牌:音体综合
围绕培养目标,结合学校、教师、学生及社区实际,整合各种资源,突出自身优势特点,目前已形成科创艺体品牌。
(1)特色项目:科创课程
“科创教育课程”是以科学课堂教学为核心,以课外实践探究活动、学科联动活动、场景体验活动等为支撑,科学的评价体系为辅助的校本科学课程,是对现行科学课程有益的拓展与补充。学校推出一体两翼的科技教育文化,积极倡导孩子在“玩中学,做中学”这一特色理念。让孩子在实验中、在实践中培养“有热情、善发现、会探究、能应用”的孩子。学校科学教师在长期的科学课中探索出自主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了以观察为主的课型、以实验为主的课型、以资料交流为主的课型、以建立模型为主的课型,都得到了孩子不同程度的喜爱。
机器人课程作为拓展课程于2011年的乐高机器人小组开始探索。2014年,乐高机器人课程作为必修课程从四年级学段全员学习。今年,经过学校的反复调研论证,乐高机器人课程从二年级学段全员必修。孩子们在玩中找到了探索的乐趣,边做边拆,边拆边做,学编程,赋予机器人以生命,培养了善于思考、大胆创新的品志。2015年,在淄博市和山东省中小学机器人竞赛中,机器人搬运赛、机器人寻宝赛、机器人创意赛等项目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学校被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评为“优秀组织奖”。
(2)区域品牌:合唱、泥塑、篮球
合唱——“一种和谐、平衡、完美的音响运动形式”。学校的合唱课程,从每一个班级的合唱队到学校“七彩阳光合唱团”的梯队培养,形成系统的课程。孩子从一年级入学就在接受合唱潜移默化的训练熏陶,各年级不同的要求,注重对孩子音乐听觉和声音以及表现力的训练,培养了孩子良好的音乐素养。学校每年组织合唱节,以班级为单位,全员参与,从合唱、朗诵到服装、指挥,孩子们在合唱训练过程中,受到了音乐艺术的熏陶,提高综合素质,对他们的全面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从2000年合唱团成立至今,十五年锻造了一个区域品牌,连续十年五届保持淄博市合唱比赛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两次被推荐参加省中小学合唱比赛均获小学组一等奖。2015年12月,张店区中小学生第二十三届文化艺术节表彰为“音乐类优秀组织单位”“美术类优秀组织单位”。所有音美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音乐类比赛中合唱荣获一等奖,课本剧和朗诵分别荣获二等奖。
“玩泥巴的孩子更健康”,本课程主要以手工为主,让孩子自己动手敲、打、揉、盘,让孩子自己动手学习拉胚,体验陶艺的烧制过程,亲手制作各种器皿、动物、人物、场景等,学习各种材料的陶艺、绘画,让孩子乐在其中,,同时培养孩子手眼脑的协调发展,开发智力,使孩子的立体空间思维、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课程内容:陶艺器皿制作、陶艺人物制作、陶艺动物制作、陶艺综合创作、超轻黏土创作、软陶创作等。分年级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在去年的全区陶艺比赛中成绩斐然。2015年12月,张店区中小学生第二十三届文化艺术节表彰为“美术类优秀组织单位”。美术类比赛中,有12件作品评为一等奖,4件作品评为二等奖,6件作品评为三等奖。
篮球:全员参与,班级、年级、学校形成系列。3——5年级每周开设一节篮球课,进行系统的训练。组织年级学校比赛,形成制度。层层训练,层层选拔,激发动力,锻炼身体,凝聚团队。在历年来的各级各类篮球比赛中成绩优异。
淄博市张店区科苑小学
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