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三届第三次会议委员第6号提案《关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建议》的答复
杨曼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针对提案中提到的数字经济企业体量偏小、数量偏少、增量不足等问题,我们不断加大数字经济企业培育力度来弥补短板。今年年初经过与税务、行政审批、统计、相关镇办等多部门对接,摸排梳理互联网和软件类企业258家,并指导企业在工信部软件运行监测平台注册,新注册企业达到108家,同时筛选了浪潮信息、云翔赛博等企业重点培育,预计年内可达规纳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体量不断扩大。截至2023年底,我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51.17亿元,增加值占比7.86%。
一、我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优势明显
一是区位优势。张店区作为中心城区,数字经济产业集聚显著,发展数字经济可以辐射到全市范围,为全市实现产业数字化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园区聚集优势。张店经济开发区作为全区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在《张店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发展实施方案》中也提出要坚持以产业结构优化促转型升级,重点围绕“2+4”现代产业:数字经济、总部经济+高端服务业、高端轻制造业、人工智能、医药康养布局发展。目前我区培育的数字经济园区已经被认定为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
三是数字经济企业发展趋于平稳。从统计数据来看,数字经济企业整体营收增速、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趋于平稳,今年一季度,除去受税务影响的平台企业,其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均实现正向稳定增长。
二、当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现状
一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截至2023年底,全区累计建设完成5G基站2876处,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量达38.2个,5G用户占比达58.5%,10G-PON端口占比54%,500M及以上用户占比达45%,千兆光纤网络家庭覆盖率达到243.7%,网络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二是信息化建设创新能力加快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取得显著成效,各部门16个自建系统与山东通对接工作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异地可办”“跨省通办”广泛实践。“山东通”覆盖范围逐步拓展到社区、村居、国有企业,全区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100%;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全区数字孪生电网、水网、通信工程加快建设,智慧交通、应急、广电等建设成效显著;企业信息化建设、智能化改造稳步推进,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张店区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三是产业数字化转型提档加速。深入推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推动互联网技术应用。截至2023年底,已成功培育市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场景7处;具备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2个;全区重点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超过1000台套,工业制造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90.3%、97.6%。
三、下一步工作展望
一是加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培育力度。贯彻落实好省、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淄博市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措施,积极向企业宣传数字经济领域相关政策,对摸排梳理的规模较大的企业重点培育,引导企业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发展。
二是以传统产业提升改造为切入点,以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最根本的是要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应以淄博市优势传统产业为切入点,加强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数字技术在制造业各环节中的普及应用,推动企业实施制造装备、生产线、车间、工厂的智能化升级,推进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共享制造等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以数字经济激活传统产业的发展动力、创新活力,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发展方式整体转型。
三是依托张店经济开发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聚力发展,实现数字经济产业化。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数字化管理服务功能,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园区的融合应用,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集聚发展;吸引相关企业落地,增强企业上下游间联系,促进数字产业的资源集聚;强化创新服务,在土地供应、电力接引、能耗指标、频谱资源等方面有限保障数字经济发展。
通过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动产业智能转型、优化数字治理体系、健全市场环境、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以及加强合作与共享,我们将架起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桥梁,为区域经济的繁荣与创新注入更强劲的动力。让我们团结一心,积极创新,共同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