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埠镇情况简介 | ||
---|---|---|---|
索引号: | 11370303004217004C/2017-1324777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17-06-22 | 发布机构: | 中埠镇人民政府 |
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
中埠镇位于张店区东北部。现辖12个村、2个企业社区、5个自建小区,面积20.47平方公里,人口2.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3万人。中埠镇党委下辖24个基层党组织,其中镇机关党支部1个,村党(总)支部12个,非公企业党支部5个,其它党支部6个,共有党员979名(含预备党员20名)。镇党委坚持每月召开1次党建工作会议,全年开展党委中心组学习24次,集中学习讨论4次,上专题党课2次。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建设幸福中埠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镇党委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党建工作会议,重点布署党建工作,建立学习教育联系点制度,1名科级干部至少联系一个党支部进行指导,发放《党章》、明白纸等各类学习材料5000余份,打造精品党课,确保“学”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把学习教育与精准扶贫、综治维稳、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
(二)扎实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升和完善镇、村党群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服务。在镇、村建立党群服务中心基础上建立了爱心超市服务平台,开展困难党员结对帮扶,拓宽党员干部服务群众覆盖面。扎实推动“第一书记”工作,坚持月例会制度,探讨交流工作经验,推动工作有序开展。
(三)全面落实基层党建重点任务。做好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979名党员全部纳入组织管理;基层党组织全部按期换届;按标准完成党费补缴工作;配备5名镇党委兼职委员,成立镇党建工作办公室、“两新”组织综合党委,提升“两个覆盖”;发挥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科级干部每人至少联点1户困难群众;积极整顿软弱涣散村,保证村级自治组织正常运行。
主要工作与成绩
2016年以来,中埠镇党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实干、务实创新,实现了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88亿元,同比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11亿元,同比增长18.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1亿元,同比增长20.51%。
(一)抓项目、激活力,工业经济成为发展新引擎
2016年全镇重点项目14个,总投资10.43亿,年度投资3.51亿。投资1.8亿元的荣丰石油机械生产项目一期已完工并投产运营,二期厂房建设竣工;投资2.39亿元的卓达复合太阳能集热板项目,一期工程已建设完成投入生产使用。投资1.1亿元的联创建筑节能科技环保防水新材料项目已竣工开始试生产;投资3.71亿元的科力美实业年产3万吨的石墨烯改性功能TPU制品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五大行业”优化升级扎实推进,关停企业3家。天向化工有限公司的清洁能源置换10 吨以下直燃煤锅炉改造项目和铁鹰钢铁有限公司的脱硫脱硝项目均通过环保部门验收,绿动力提升工程任务完成率100%。
(二)抓重点、出亮点,美丽乡村建设迈出新步伐
硬化,投资1870万元整修道路18.1万平方米,12个村实现村内道路硬化户户通;亮化,投资130万元新增充实路灯540盏;绿化,投资150余万元种植樱花、紫叶李等3万余棵,新增升级绿化3.7万平方米;净化,每年投资100万元实现保洁市场化运作,设置新型垃圾箱30个、垃圾桶200个,配备扫保人员132名、冲扫清运车辆9辆,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美化,投资 30万元粉刷墙体5万平米,张贴公益广告牌120块、1700平方米,绘制文化墙600平方米;超额完成旱厕改造3440户。6月份,全区“五化”工作现场会在中埠镇召开,市区领导给予高度评价,相关经验在《大众日报》刊登报道。郭家村被评为省乡村文明行动“百镇千村”建设示范单位。
(三)调结构、促增收,农业农村发展达到新水平
对全镇5000余亩小麦统一供种,为每户村民投保政策性农业保险,发放耕地“农业支持保护补贴”64.8万元;进一步推广“一喷三防”,加大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以推广省级绿色农产品“大王桃”为基础,对现有果园升级改造。全镇关停取缔污染养殖户54家,整治改造完成115家。对边辛村、中埠村等4个村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改造,对铁冶村、边辛村、中埠村3个村启动安全饮水工程,累计改造完成1000余户。严格执行公章管理制度,依法依规对全镇代管村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四)关注民生、体民情,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一是17项民生实事扎实推进。投资300余万元完成71路视频监控安装、敬老院升级改造、学生候车厅建设、郭家村等5村幸福院升级改造工程。投资300万元的镇农贸市场工程已启动。铁冶路雨污管线工程基础施工正在进行。二是精准扶贫助力脱贫。建立宪义园艺场、海鑫养殖合作社2处扶贫基地,为贫困家庭解决就业33户。三是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加强。发放城乡低保金等补贴56万元,为全镇442名80岁以上老人购买银龄安康保险。四是坚持不懈抓精神文明建设。12个村均成立红白理事会,移风易俗深入人心。升级改造文化广场4处、更换添置健身器材5处。五是深入实施“三大工程”,切实做好信访维稳。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安全监管责任,确保全镇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创新与经验
(一)全力以赴抓项目招商,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紧扣项目的开工、落地、投产等重点环节,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力度,倒排工期,推动企业尽快投产达效。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挂包企业责任制,协调解决项目各阶段存在的各类问题。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环保无污染的好项目。
(二)创新形式,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开展专家教授、书记和优秀党员上党课活动,打造“党员论坛”。在镇党群服务中心和12个便民服务中心,设置“党员示范岗”、“调解能手岗”等10余类岗位,开展卫生下乡、走进敬老院等特色活动。开展“三亮一争”活动,引导党员在“五化”、扶贫等惠民工程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全镇30个网格配备120名党员志愿者,参与到全程代办或协办网络体系中;创新“三张清单”(即农村党组织责任清单、党员义务清单、党员活动清单),加强农村党组织凝聚力。
(三)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进人才工作。落实党委联系专家制度,建立优秀技术人员、各类专家台账,采取“一对一”方式直接联系各类专家人才11名;组织统计、招商、财政、社会事务等分管负责人赴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知名高校进修学习;在全镇12个村和60余家企业中开展人才走访摸底调查,统计各类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实用人才;人才平台载体数量不断增加,现我镇各企业中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