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今日关注

张店:档案留住“乡愁”

发布日期:2018-10-15 13:42:24浏览次数:字体:[ ]

      “咱村原来这个破烂样?”淄博市张店区马尚镇九级村档案馆2016年刚刚建起的时候,当时23岁的村民常恬宁就去参观了,参观后不由发出这样的感叹。

  作为村里的年轻人,享受着现如今的幸福生活,她并不熟悉脚下这片故土是经历了一代代人的艰苦奋斗、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基于对这条发展之路的感慨,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常恬宁现在成了档案馆的管理员。

  10月9日,记者来到这里参观采访,看到了详细诉说着村史党史的地契、影像资料等老物件,这些物件成为沧桑历史的生动写照。常恬宁告诉记者,很多来参观的年轻人都跟她一样,重温历史后,充满自豪感和获得感,更加树立起开拓进取的信念。

  乡村建设要“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九级村档案馆,就是留住“乡愁”的缩影。记者从淄博市张店区档案局了解到,近年来,该局围绕乡村振兴、红色教育、经济发展等地方特色,构建起多元化美丽乡村档案资源体系,为村落留住“乡愁”。

  今年65岁的冯汝海是九级村的老党员,这些年村里在衣食住行方面天翻地覆的变化,他有切身经历和体会。“这是旧村改造之前和之后的对比照片,可以看到明显对比,原来的土坯房变成了楼房。再看这张1948年的地契,那时张店解放,之后开始土地改革。80年代,村民有辆自行车、摩托车就很好了,现在是家家户户有车。”指着馆内的一件件陈设,冯汝海向记者介绍。对于这个有着百年历史、丰富文化的地方,他深切热爱,充满自豪。

  冯汝海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九级村实施。1984年至1994年,工业强村,村民的收入翻三番,村级文化教育也有了长足发展。2001年,实施旧村改造,62幢居民楼拔地而起,从此村民告别了黄土地农家院,踏进了城市人的生活圈。与此同时,义乌小商品城为主体的商业圈的建立,为他们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村民的生活有了可靠保障。

  “现在,村里有了经济实力,村风也越来越好,百姓培养起向善向美向上的精神气质。在这里,年轻人可以真真切切地看到档案记载的历史,它激励今人,惠及后人。如果没有这些资料,年轻人既不了解村里的历史,也容易偏听偏信,从而没有自豪感和感恩的心。”冯汝海说,这种影响力,从小处说是在一个村,往大处说,就是一个镇一个区乃至整个国家。

  红色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鲜活的爱国教材。在张店区沣水镇东高村的红色东高革命纪念馆,记者瞻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及部分文物。隐蔽的地道口、秘密的活动室、泛黄的证书,一一展现在眼前。张店区档案局还依托沣水镇东高村、淄博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洪沟村等地的红色资源,通过建立红色档案,弘扬红色文化,让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革命遗址,大多散落在乡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教育价值。把这些红色文化转化为档案资源,让更多人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能激励更多人自觉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区档案局局长李思玉表示。

  张店区档案局管理科科长高静告诉记者,为了加强镇、村两级建档工作,区档案局支持鼓励各镇开展村级档案规范化建设,培育乡村记忆建设示范镇、示范村。下一步,区档案局将在各个省级文明村建设一批乡村记忆档案馆,不断征集具有地方特色和较高价值的特色档案、社会档案、个人档案,实现档案收集更齐全、管理更规范、使用更方便。此项工作,用档案记录乡村之美,服务父老乡亲,进一步提升乡村文化品位,开山东省档案工作之先河。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