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今日关注

向充满创新活力的“幸福张店”迈进

发布日期:2016-01-20 08:48:54浏览次数:字体:[ ]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张店区认真贯彻“高点定位、走在前列”的总体要求,沉着应对经济下行挑战,全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促和谐,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好。  
  2015年,预计张店区实现地区GDP达到913亿元,年均增幅10.5%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际完成44.28亿元。投资、消费、出口三大动力并驾齐驱,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4.4亿元,引进市外资金8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47.43亿元;改革活力不断释放,全区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55万户,增长近50%。 
  奋力前行 转调步伐快速迈进  
  把握优质项目建设这个总纲。2015年,张店区实施重点项目69个,其中市重大项目29个,完成投资84.4亿元,卓创资讯、山铝流化床煤制气等16个项目竣工。与山东黄金集团、浙江传化物流、北大未名集团、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的合作深入推进。  
  抓住产业转型升级这条主线。淄博科技工业园、张店经济开发区、齐鲁化工区湖田产业园累计建设项目37个,完成投资49亿元。胜利钢管、万昌科技等17家企业成功上市挂牌。关闭淄博铁矿、坤升矿业等矿山企业16处,结束了张店矿山开采历史。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件,8家企业获得市长质量奖。全区院士工作站达到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0家。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5.6%。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21.3%。出台工业强区“30条”意见,启动实施南部区域产业优化升级工作,推动与山东铝业等驻地企业融合发展,万昌科技、联创节能实现资产重组。  
  坚持服务业、工业“双轮驱动”。2015年,预计张店区服务业占比将达到57.13%,率先在全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积极引进外埠商业银行和大型保险机构,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民生银行等26家金融保险机构落户,银行、财险总部均占全市80%以上。2015年,淄博市电子商务产业创新园、乐物网、卓创资讯等35家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入驻。淄博市电子商务产业创新园累计152家企业入驻,鲁中新材料交易中心意向入驻企业300余家,中铝国贸签约落户。加快建设“零收费”的鲁中创客中心,丰联金融等6家金融单位签约入驻。成功举办山东省糖酒会、陶博会等展会15个,交易额超过130亿元。发展现代物流,打造鲁中旱码头。张店是全市集采中心,随着淄博传化金泰公路港项目正式签约,将有效整合现代物流业态发展。乐物网电子商务物流港、宏程国际广场、义乌小商品城三期、金丰国际等项目的陆续开工建设,有效拉动全区投资增长及产业转型升级。
  优化环境 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城市管理体制优化升级。围绕城市功能提升,针对管理的薄弱环节,张店区优化搭建管理平台,探索建立长效机制。近年来,按照条块结合、重心下移的原则,建立“两级管理、三级网络”的城市管理工作新格局。依照“政府主导、镇办建设、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对32处便民市场进行建设和提升改造,辐射惠及11万居民。289个老旧小区全面推行由政府托底的简易物业管理,惠及居民9万余户。  
  农村居住环境大幅提升。扎实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净化村貌,街街巷巷干净整洁。2015年,投资4000余万元完成全区123个农村村居的全域性环境卫生整治。其中,投资1500余万元,建立起“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投资1290万元,实现农村保洁市场化运作,实现“管干分离”,确保农村环境长治久洁。实施了农村道路硬化工程,18个村完成了村内主要道路的硬化工作。同时投资120余万元,区政府补助63.5万元,安装完成路灯1400余盏,已基本完成全区123个农村村居主要道路、文化广场的全域亮化,解决了夜晚照明问题,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对全区无条件建设污水管网且近年未列入旧村改造规划的平房村,整村推进旱厕改造。截至目前,全区8个村整村完成了旱厕改造工作,大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环保治理不留死角。2015年,张店区开展空气异味综合整治,剑指工业企业、畜禽养殖、餐饮油烟、废品收购、城市排水、汽车维修点、加油站“七大”空气异味。各镇办以村(居)安全监督员为基础,重新赋予环保监管职能,确定了220名网格管理员,将7大类异味整治工作纳入立体化网格化管理,实现无缝衔接,不留死角。完成洁净型煤和兰炭推广置换1.02万吨,关停萱泽崧电厂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300余家,淘汰黄标车1.34万辆。新建、改建各类园林绿地465万平方米,森林围城完成种植面积10万余亩,栽植各类树木1000余万株。全区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到132天,被表彰为省级生态区。  
  民生为本 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民生投入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张店区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把民生事业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015年,张店区确定的14项民生工程,各镇、街道和区直部门确定的400项民生实事,全部按期完成,全区民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到71.52%,比上年提高10.55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不断提高。2015年,预计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155元,年均增幅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荣获省级创业先进城市称号。城镇和农村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城乡统一和基本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11年上涨,城乡低保标准不断提高。为全区低保家庭2895户5000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405万元,成立养老机构4家、农村幸福院8家、日间照料8家,新增床位数612张。殡仪馆新馆和区烈士陵园建成投用,在全市率先免除城乡居民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8756套,3300多户困难群众享受廉租住房货币补贴。  
  惠民工程不断实施。2015年,张店区投资1082万元,改造校舍总建筑面积9073平方米,实施中埠镇小学食堂新建工程等六个项目顺利竣工。同时,投资195.15万元,对12所学校实施了38项维修改造工程,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全区12个镇(办)综合文化站均按照省级标准进行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区建成了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文化大院81个,社区文化中心68个,全区农村22个文化大院和22个文化小广场进行了提升建设。  
  谋划新篇 高点定位科学赶超  
  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设立2亿元财政专项资金,实施南部区域产业优化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振兴工业经济,推动工业园区快速成长。着力打造区域性服务业发展高地,推动传统服务业由大变强。加大有效投入,年内集中力量实施重点项目72个,总投资546.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5.8亿元,其中市重大项目35个。落实各级推进“双创”的政策措施,设立1000万元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  
  打好生态张店建设攻坚战。深入推进铁腕治污,把42家化工企业作为重中之重,综合采取关停、搬迁、提升改造等措施,力争6月底前全面完成治理任务。大力优化生态环境,积极推进“清水润城”。深入开展森林围城、荒山绿化、农田林网等大环境绿化。强力开展环保执法,真正做到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  
  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提升农村“五化”水平。加强建成区治理改造,着力打通主次干道交通瓶颈。实施华星热力高温水热网工程,新增供热能力1300万平方米。积极推动海绵城市建设,2017年底前改造棚户区68个,解决2.3万户城镇困难群体的安居问题。  
  转变职能优化服务。严格按照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履行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抓好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一网一区一室”建设,推动审批流程优化再造,加快建设网上审批系统。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坚决纠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  
  “十三五”发展的新征程已经开始,展望未来,张店区充满信心,必将砥砺前行。按照“一二三五六”的总体发展思路,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高点定位、走在前列”的总体要求,坚持工业、服务业“双轮驱动、融合发展”,统筹建设老城区、新城区、南部城区“三大区域”,突出产业布局调整、重大项目建设、城市建设管理、保障改善民生、党的全面建设“五大重点”,强化解放思想、责任担当、深化改革、创新创业、优化环境、基层组织“六大保障”,努力打造充满创新活力的“幸福张店”。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