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今日关注

让村集体经济强起来

发布日期:2014-11-17 08:53:58浏览次数:字体:[ ]

  近年来,张店区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础工程,以实现村级“有钱办事、有钱服务”为目标,积极探索富村惠民新路径,为增强堡垒实力奠定物质基础。目前,全区113个行政村,29个村转居的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其中5万元以上的村138个,达到97%,消除了经济“空壳”村。
  打开思路找出路
  为准确掌握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现状,组织力量先后到镇办和村居开展调研30余次,如实统计村级集体经济情况。通过调研,详细了解了各村居发展的经验做法和存在的困难问题,掌握了各村居的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摸清了“家底”。
  在调研的基础上,张店区认真总结区内部分基层村居发展集体经济的做法,积极学习借鉴外地“明星村”的先进经验,先后归纳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9种模式”并在全区推广,即发展特色农业、开发集体资源、推动土地流转、开展招商引资、发展服务业、提供社会化服务、盘活存量资产、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扩大对外投资。
  通过开展结对帮扶的方式,帮助村居理清发展思路。对全区35个重点村、难点村和经济薄弱村,实行一名县级干部蹲点包、一个部门单位挂包、一个驻村工作组下派包,其余部门单位各联系一个村(社区)党组织,机关党员普遍联系一户农户。其中,驻村工作组“当先锋”,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开阔思路,选准发展路子;部门单位“做后盾”,定期研究帮扶工作,从政策引导、资金支持、项目引进、信息技术等方面提供帮助;35名县级领导“统筹抓”,定期组织召开由“第一书记”、村干部、部门负责人等参加的联席会议,共商发展思路,解决遇到的困难问题。
  在区里的指导下,广大基层村居发展集体经济有了“指南针”,不再因“缺思路”导致村集体经济发展止步不前,一名村党组织书记说:“过去我们发展经济总是局限在种庄稼、办厂子上,现在有了区里的指导,还有区领导和结对单位的帮扶,我们的思路打开了,再也不犯愁了。”
    因地制宜促增收
  不同的村居,其经济基础、区位条件、资源条件千差万别,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必须结合自身的客观条件和优势,创出自己的特色。张店区坚持“一村一策”,鼓励和指导村居在综合分析各自优势因素的基础上,理性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
  在区里的帮助下,各村居纷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浑身解数发展集体经济。沣水镇张炳村地处沣水镇东南部山区,是个人口不足千人的小村子,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也不方便,过去,仅有的石料资源也被开采一空,村集体几乎没有收入。在这种情况下,村里积极寻求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出路,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无中生有”,先后上了机械加工等16家企业,村年集体收入由原先不足万元,达到现在年收入5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也从2700元提升到13000元。
  杏园街道北焦宋村除了几百亩荒山和几处水洼,没有别的资源,再加上山地贫瘠,种庄稼更是“靠天吃饭”,但村里从南方建设“城市后花园”的做法中得到启示,利用荒山、水洼引入了集农业观光、娱乐休闲、户外运动等为一体的玉黛湖生态乡村庄园,成为“城里人”的“好去处”,每年为村里带来收入50万元,还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带领他们走上了致富奔康的“快车道”。
  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全区各村居都充分发挥优势特长,想方设法发展集体经济,形成了多种形式集体经济不拘一格、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群众得到新实惠
  村级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直接带动了村党组织服务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高,大大改善了农村面貌,让农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加强。
  不少村居在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后,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对村里的基础设施进行改善,解决了一大批用水、用电、行路等难题,让村民过上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有的还由村集体出资,为村里的老人发放生活补助,在重大节日里为村民发放节日福利,帮助村民修葺房屋,等等。
  南定镇小董村过去是远近闻名的“穷村”,随着村里的发展,近年来,先后实施了污水管线铺设、安装净水设备、旧村桥梁改造、文化广场建设等项目,村民居住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改善。
  今年8月,马尚镇新兴社区建起了占地面积达2820平米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社区及周边日托老年人提供简单医疗服务、基本康复训练及心理保健服务,开展娱乐活动和进行社会交往,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今年以来,全区各村居就利用集体经济收益为村民办好事实事7600件,资助大学生400余人,扶持困难家庭4.2万余户。房镇镇小孙村村民老李说:“这两年村里的日子越来越好过,村支部拿钱给村民办了好些事,大伙对党的感情是越来越深了!”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