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店区开展优化经济环境“双百”活动 | |||
| |||
今年以来,张店区纪委发挥“服务、协调、监督、查处”职能,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结合全区项目建设年活动,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双百”活动,即:从全区重点项目中选取100家进行重点服务;从有代表性的规模以上企业中选取100家列为重点帮促对象。
完善政务公开制度。通过公开栏、公示墙、告知单、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全面公开行政许可、审批、收费、处罚等事项的法律法规依据以及办事条件、程序、过程和结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确保透明施政,接受群众监督。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开辟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对区级审批权限内的事项,开展内部挖潜,能简化的简化,能提速的提速,做到审批流程最优化。实行首办部门负责制。区发改局和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会同相关部门对审批事项进行梳理,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的同一审批事项,进行联合办理,明确一个首办部门,实行首办负责制,避免交叉审批和重复审批。实行电子监察通报制度。加强系统监督,强化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全区具有行政审批事项的部门、单位要逐步实现网上统一受理,限时办结,对违规行为和违规主体及时进行督促整改,杜绝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实行涉企检查审核备案制度。区有关部门和单位到企业进行的常规检查,年初要报区监察投诉中心审核备案;部门开展的临时检查,须在检查前5个工作日报区监察投诉中心备案;对企业的培训,要事前到区监察局进行审核备案,严禁借办班乱收费。 开展“优化经济环境企业行”活动,由投诉中心牵头,成立6个小组,深入企业走访座谈,每个企业确定一名联系人,及时向区纪委反应相关部门单位在执法、审批、收费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41个经济发展环境监测点,实行区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挂包监测点制度,各挂包领导每季度到监测点了解执法部门进企业执法情况及企业在办理各种手续时遇到的问题。召开义务监督员会议,征求他们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意见建议。召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企业座谈会,认真听取与会企业负责同志对我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意见建议。通过变投诉为下访,真正实现了“零投诉”。 加强对政府职能部门、行政执法机关在运用权力、履行职责、执法程序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对不依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造成重大损失的决策,严肃追究责任。加大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力度。区财政局、区物价局等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清理收费项目,对保留的收费项目实施目录管理,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缴费登记卡制。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严禁下达收费、罚款任务,严禁“按比例留成”,严禁按收费、罚款数量与单位经费或个人奖金挂钩。联合区代建中心选取2-3个重点项目进行跟踪监督。开展专项效能监察,年初督促有审批职能的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制定了“服务提速承诺”,针对项目审批提速增效制定出了具体明确的措施办法,对这些措施办法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开展经济发展环境千人评活动。以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为重点,深入开展“企业评机关、企业评科长、企业评窗口”的“经济发展环境千人评”活动,采取网上评议、集中测评、社会调查等方式,组织100家企业对全区涉企部门、服务窗口等机关及工作人员进行评议,以评促服务、以评促作风、以评促效能。开展“慵懒散”专项治理,加大明查暗访、监督检查、追责问责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挂牌督办、公开通报、严格问责。对住建局等单位的3名违反工作纪律的同志,在全区进行通报批评。张店区委高度重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提出日常投诉最多的前三个单位一律取消政绩考核优秀等次。 截至目前,区级重点项目100个中已有83个开工,开工率达83%,其中50个区重大项目持有“重大项目服务保障卡”,享受“绿色通道”待遇。提高了审批效率。全区共有行政审批213项,比去年减少区级行政许可事项7项。电子监察平台受理审批项目2078项,办结1990项,办结率95.8%。基本实现了区级审批权限内的事项,在法定办结时限的基础上减少1/3办理时间的目标。 实现了“零投诉”。截至目前,没有收到所服务的100家企业、100个项目的投诉。 规范了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通过实施“收缴分离”和“收支脱钩”管理改革,切断部门和单位支出与其收费、罚没收入之间的利益联系,消除了引发乱收费、乱罚款的制度性因素。 提高了机关效能。通过集中开展“双百”活动,全区各部门单位的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转变和提高,行政行为和执行力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窗口部门的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优化了全区经济发展环境。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有效发挥整体合力,将“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贯穿到全区经济建设工作的始终,全区上下形成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良好态势。区纪委强化监督职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干部作风转变为经济环境优化提供了有力保障。以“双百”活动为突破口,有效规范行政行为,全区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